7月6日中国商务部财政部公告,对欧盟医疗器械采购实施对等限制(中国网中国商务)
时间:2025-07-07 来源:互联网
针对欧盟在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领域对中国企业的限制措施,中国商务部与财政部于2025年7月6日正式宣布采取精准对等反制,具体核心信息及背景如下:
? 一、事件背景与中方立场
欧盟先行设限
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6月20日出台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持续设置贸易壁垒,违背公平竞争原则。
中方此前多次通过双边对话表达协商意愿,提议通过磋商或双边政府采购安排化解分歧,但欧方未予积极回应。
中方定性欧方行为
商务部明确指出,欧方行为属于“一意孤行构筑保护主义壁垒”,无视中方释放的善意,迫使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措施。
⚖️ 二、中方反制措施核心内容
限制范围与对象
政府采购项目: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器械采购中:
排除欧盟本土企业(不含在华欧资企业)参与竞标;
允许非欧盟企业参与,但其提供的欧盟进口医疗器械占比≤合同总金额50%;
例外:若仅欧盟产品可满足需求,则不受限制。
生效时间:2025年7月6日起施行,已公告中标项目不受影响。
精准区分打击对象
仅针对欧盟本土生产并进口的医疗器械,在华欧资企业生产的产品明确豁免,避免冲击产业链合作。
? 三、反制措施的战略意图
维护公平竞争与企业权益
中方强调措施旨在保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反击欧盟单边保护主义,同时表明对等原则是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
为谈判留有余地
通过豁免在华欧企、设置例外条款(如特殊需求采购),为后续对话保留空间。商务部重申“谈判大门始终敞开。
? 四、深层背景与行业影响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是关键动因
近年国产医疗器械技术快速突破,在性价比和部分领域已具备替代进口能力,冲击欧盟传统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欧盟限制实为贸易保护,意图遏制中国企业在欧洲公共采购市场的扩张。
中欧贸易摩擦的延续性
此次反制是继电动汽车关税(2024年)、白兰地反倾销(2025年7月4日终裁)后,中欧博弈的最新回合。
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分裂:法国、意大利等支持加税国成为中方重点反制对象,德国等反对加税国受影响较小。
? 总结与展望
中方此次反制以“精准对等”为原则,既表明捍卫公平贸易的坚定立场,也通过豁免在华欧企避免扩大冲突。未来走向取决于欧盟是否调整策略:
- 短期:欧盟医疗器械在华高端市场份额或将收缩,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 长期:若欧盟重返谈判桌,双方或可探索政府采购互认机制;若持续对抗,可能引发更多领域连锁反制。
中欧贸易关系的稳定需建立在相互尊重非歧视规则的基础上,单边壁垒终将反噬自身利益。
-
欧意如何进行合约交易?-合约新手在OKX上快速入门指南 2025-07-07
-
12年前攒钱周游世界,今又储蓄购得房产,女生自律精神诠释人生双赢 2025-07-07
-
欧意现货交易怎么做?-欧意交易所现货买入卖出图解 2025-07-07
-
美能源巨头股价集体飙升,法案红利催生板块分化领涨(美能源巨头股价集体飙升) 2025-07-07
-
欧意提币多久到账?-提USDT、BTC等到账时间分析 2025-07-07
-
7月迷因币集体暴涨预测:这几个Meme币或将带来千倍回报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