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E 3.0完全安装手册
时间:2006-09-19 来源:音乐无限Emi
KDE 3.0完全安装手册
KDE(K Desktop Environment)是Unix/Linux下基于X-Window的著名开源图形桌面环境。它具有可与Windows媲美的用户界面。习惯了Windows的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它对整个操作系统进行管理,就像在Windows中一样。
KDE 3.0是在Qt3(Qt是Trolltech公司的多平台C++ GUI开发包)基础上开发的,拥有更多新的特性、更加友好的操作、清爽的界面、合理的布局,某些地方非常像Windows XP。现在,最新的KDE 3.1已发布测试版,但是到目前为止支持的Linux版本还比较少。
KDE支持多种安装手段,如流行的RPM和源代码安装。因为RPM是已编译完成的二进制文件,所以安装简单迅速,并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用户无需对安装做过多干预。但是它依赖于特定的Linux发行版本,对于拥有多种Linux的用户来说,必须针对每个版本下载相应的RPM包(可能还包括很多相关联的包),并且不能对软件进行详细的设定。因此,这种方式适合只想迅速使用新的桌面,并不想深入了解系统细节的Linux下的普通用户。源代码安装方式则恰恰相反,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版本,完全根据系统环境编译软件。所以一个源代码包可用于同一体系结构的所有系统,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控制软件特性。也正因为如此,源代码安装编译、安装速度较慢,相关的配置工作较复杂,适合于对Linux有较全面了解的用户,或者是高级用户。
下面以KDE 3.0.3为例,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安装方法。这些方法在Red Hat和Mandrake上已经测试通过。由于RPM安装方式仅支持Red Hat 7.3,所以更低版本的Red Hat只能使用源代码方式。Mandrake 8.x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方法安装。
图1是在Red Hat 7.2下使用源代码方式安装的KDE 3.0.3,加上一个zh_CN支持后的桌面。不过,不要被它的“注销”和“锁住屏幕”按钮所迷惑,这可不是什么Luna主题,而是原原本本的KDE 3.0按钮。
图1
RPM安装
RPM以类似于Windows的傻瓜式安装而深受Linux初学者的喜爱。如果是在KDE 2.x的基础上安装(相信通常都是的),那么在安装某些软件包时可能会提示冲突,可以加上Forece参数强行覆盖。
1.下载软件
RPM依赖于特定的Linux发行版本,例如在Mandrake8.1下安装,就下载kdelibs3-3.0.3-2mdk.i586.rpm和kdebase3-3.0.3-2mdk.i586.rpm。如果需要支持中文,还要下载中文支持包,大部分都可以在ftp://download.kde.org上找到。如果用Red Hat,就要把.../Mandrake/8.1/...换成/RedHat/7.3/。
很多系统可能没有相应的支持软件或者是版本太低,那么还要先安装一些软件。例如:
qt-copy-3.0.x (根据不同的发行版本到相应的发行商站点下载);
arts3-1.0.3-2mdk.i586.rpm (与上述kdelibs在同一目录);
libxml2-2.4.20-1.i386.rpm (ftp://xmlsoft.org);
libxslt-1.0.20-1.i386.rpm (同上)。
2.安装
RPM方式的安装非常简单。首先安装libxml2。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libxml2.so.0冲突之类的提示,强行覆盖就可以了:
rpm -ivh --force libxml2-2.4.20-1.i386.rpm
然后安装其它软件:
rpm -ivh qt-copy-3.0.x.rpm
rpm -ivh arts3 ...
rpm -ivh libxslt ...
安装完相关支持软件后,最后才安装kdelibs3-3.0.3-2mdk.i586.rpm和kdebase3-3.0.3-2mdk.i586.rpm。这期间也可能和原有链接库冲突,强行覆盖就可以了。
全部完成后要重新登录(因为一些环境变量还未生效),然后直接输入命令kde3,就可以开始感受全新的KDE 3.0.3。
源代码安装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没法用RPM方式安装KDE 3.0.3,比如Linux版本找不到合适的RPM包,或者想拥有更多的自由,想要彻底感受KDE 3.0.3的与众不同,那么,就采用源代码这种比较麻烦但是最保险的安装方法。
源代码方式安装KDE,至少需要这样两个包:kdelibs-3.0.3.tar.gz和kdebase-3.0.3.tar.gz。不过在实际安装中这是不够的,因为根据系统的情况,很可能还需要很多其它软件的配合,如Qt3.0、xslt、lesstif等等。所以,如果机器配置不太好,笔者建议至少要准备一天的时间来做这个工作。在配置过程中,如果缺少某些软件,它会给出详细的提示,包括下载地址等,我们可以很快地找到需要的东西。根据笔者的经验,下列软件可能是常常会被提及的。
1.下载软件
kdelibs-3.0.3.tar.bz2 (ftp://download.kde.org); kdebase-3.0.3.tar.bz2 (同上); qt-3.0.5-11.src.rpm (http://www.trolltech.com); arts-1.0.3.tar.bz2 (ftp://download.kde.org); pcre-3.9 (ftp://ftp.csx.cam.ac.uk/pub/software/programming/pcre); libxml2-2.4.24.tar.gz (ftp://xmlsoft.org); libxslt-1.0.20.tar.gz(同上); cups-1.1.15-1-source.tar.gz (http://www.cups.org); lesstif-0.93.36.tar.gz (http://www.lesstif.org); freetype-2.1.2.tar.gz (http://www.freetype.org); kde-i18n-zh_CN-3.0.3.tar.bz2 (ftp://download.kde.org/pub/kde/stable/3.0.3/src/kde-i18n/)。 |
把这些软件下载后拷贝到某个目录,如/usr/src。如果是bz2格式就用以下命令来解压缩:
bunzip2 filename.bz2 |
然后用tar xvf[z]解开所有tar[.gz]文件。这样就会在当前目录生成各自的子目录。
2.编译
假设我们将KDE 3.0.3安装到/opt/kde这个目录。
首先安装Qt包,进入Qt子目录,执行:
./configure --enable-thread -system-libjpeg -systemlibpng -system-zlib -qt-gif -disable-debug gmake |
然后是arts,同样进入arts子目录,执行:
./configure --prefix=/opt/kde make make install |
接下来安装libxml2、libxslt、pcre和cups包,方法和上面一样,不过不需要指定prefix参数,直接执行以下命令: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
其中Qt的安装根据机器配置不同,可能需要30~120分钟时间。
这些准备工作并不是必需的,视系统情况而定,如某些系统不会要求pcre和cups。上述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安装kdelibs了。
进入kdelibs子目录,执行命令:
./configure --prefix=/opt/kde --with-qt-dir=../qt-x11.xxx make make install |
在一台Intel PⅢ 667+128MB SDRAM的机器上,这一步骤大约进行了4个小时。
最后是kdebase-3.0.3.tar,方法和kdelibs一样。
在配置、编译过程中,如果提示需要某些库或者软件,那么就必须停下手上的工作,先下载并安装要求的软件。然后应当运行make clean命令,清除前面编译过的内容,重新编译。否则,等待你的可能还是同样的提示。
当然,上述所有步骤完成,也只是建立了一个KDE的框架。大部分人可能还是觉得中文更亲切,所以安装一个简体中文支持是有必要的。通过上面复杂的安装洗礼,下面这些应该是驾轻就熟了:
bunzip2 kde-i18n-zh_CN-3.0.3.tar.bz2 tar xvf kde-i18n-zh_CN-3.0.3.tar cd kde-i18n-zh_CN-3.0.3 ./configure --prefix=/opt/kde -with-qt-dir=... |
注意:如果设置了$KDEDIR变量,上面就不需要指定prefix安装路径。
make make install |
安装完成,进入KDE 3.0.3,在Control Center中将国家和语言改为中国(中文)。至此,一个简体中文版的KDE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看看图2,并没有安装Office软件,只是基本系统中的写字板。从菜单到文本,其中文支持都很棒。
图2
3.最后的配置
需要输出一个KDEDIR变量:
export KDEDIR=/opt/kde (或任何安装KDE3的目录) |
并将KDE3的可执行文件目录加入到系统目录中:
export PATH=$PATH:/opt/kde/bin |
这样,当执行startx的时候,启动的KDE就是3.0.3版了。或者写一个启动脚本,只有一行命令:
xinit /opt/kde/bin/startkde |
把它命名为kde3,以后直接执行就可以进入KDE。
下面的工作就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来做了。如果想要更好地管理系统,kdeadmin和kdeutils必不可少;爱玩游戏的,KDE 3.0.3准备了很多有趣的游戏,就安装kdetoys和kdegames吧;做家庭多媒体,装个kdemultimedia就行了;办公可以用Koffice或OpenOffice,兼容性和操作都很好;上网的选择就更多了,Konqueror、NetScape、Mozilla都是大名鼎鼎的浏览器。
图3是Mozilla 1.1 简体中文版浏览器的效果。其实,在Linux上浏览网页更轻松。
图3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KDE 3.0吸取了以前版本字体安装过于麻烦的教训,有了一个方便的字体管理程序可以自由增加、删改系统中的字体,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系统文件配置。比如,我想使用Windows 2000漂亮的宋体,直接可把Windows中fonts文件夹的simsun.ttc拷贝到Linux下,改为simsun.ttf。剩下的事就由字体管理程序完成了,它会自动将指定字体安装到系统文件夹,并修改相应配置文件,让移植工作变得异常轻松。
在图4中,只要找到并选中该字体,然后点“安装”就可以了。接下来我们只需要在控制中心里设置自己喜欢的字体。
图4
存在的问题
KDE还不够完美(用户的要求永远都是难以满足的)。由于它与整个X-Window甚至Linux系统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对它进行的改动往往会牵涉到系统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与原有版本KDE的链接库、配置等纠缠到一起,就容易产生各种难以预料的错误。如果源代码安装成功但无法运行KDE 3.0,很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在没有KDE 2.x的系统上安装新版本,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在这方面,RPM的优势比较明显,通常都能够自动配置系统。
KDE的美好感受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对资源的消耗很惊人,大致估计一下,比Windows 98要高不少。要流畅地运行KDE 3.0,机器的配置不能太差。在一台CPU为400MHz、64MB内存、ATI显卡的机器上,明显可以感受到刷新和菜单切换的延迟。在源代码安装方式中,Qt、KDELib、KDEBase等编译、安装时间较长。还有KDE的简体中文包似乎没有RPM格式的,所以无论以哪种方式安装KDE,最后的中文支持都需要自己编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