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完成对极氪全资收购,整合全球资源打造智能新能源巨头(吉利终于成功了)
时间:2025-07-16 来源:互联网
吉利汽车与极氪的合并是吉利控股集团推进“一个吉利”战略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资源整合提升全球竞争力。以下是核心要点与分析:
⚙️ 一、合并核心内容
交易方式
吉利汽车(港股0175.HK)收购其未持有的极氪全部股份(约37.2%股权)。
极氪股东可选择 现金(每股2.687美元) 或 置换吉利汽车股份(1.23股/极氪股)。
交易对极氪估值较美股最后交易日溢价18.9%,较30日均价溢价25.6%,为股东提供退出通道。
后续安排
极氪完成私有化后退市纽交所,成为吉利汽车全资子公司。
港股成为吉利唯一上市平台,简化资本结构并提升融资灵活性。
? 二、战略背景与目标
落实《台州宣言》
2024年9月吉利发布宣言,强调“聚焦主业、整合资源”,此前已合并几何汽车、领克与极氪初步整合等。
李书福指出:合并为“更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避免重复投入和资源内耗。
解决品牌冲突与资源分散
历史问题:极氪独立运营导致与领克定位重叠(均涉足高端市场),技术资源分散(如浩瀚平台未共享),供应链重复建设。
整合方向:极氪保留“豪华纯电”定位,但共享吉利银河/领克的渠道与售后网络,降低获客成本;技术(三电、智驾)由集团统一研发,费率从13.2%降至11.9%。
增强全球竞争力
合并后覆盖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全动力形式,布局主流-豪华全市场。
利用吉利主流市场根基(年销量基础)与极氪高端技术(如豪华车型开发),协同拓展海外市场,规避贸易壁垒。
? 三、财务与运营影响
降本增效
预计年省成本数十亿元,供应链、制造、营销费用率降15-20%。
极氪2024年已扭亏(盈利5.1亿元),直接增厚吉利汽车利润表。
资本市场反应
极氪美股估值长期低迷(市值从110亿缩水至57亿美元),退市缓解估值压力。
德银等机构看好合并后协同效应,上调吉利目标价。
⚠️ 四、挑战与争议
品牌价值定位
用户担忧极氪“科技豪华”调性被稀释,与领克(对标大众)差异模糊化。
极氪车主反馈车机更新停滞(近一年无升级),合并后需强化用户体验。
整合复杂度
需平衡多品牌(吉利银河/领克/极氪)的独立运营与资源共享,避免内部竞争。
组织架构上,极氪管理层(如安聪慧)进入集团决策层,需统一激励机制。
? 五、行业意义与展望
范式价值: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样本(如大众、丰田),证明“收缩聚焦”可提升效率。
销量目标:吉利2025上半年销量增30%,新能源渗透率52%,合并后目标年销300万辆,冲击全球车企前十。
长期风险:港股流动性波动(恒指半年滞涨25000点)、全球化中的地缘政治阻力(如欧盟反补贴调查)待应对。
? 总结
此次合并是吉利从“规模扩张”转向“体系竞争力”的关键转折。通过终结品牌内耗、统一技术平台与资本市场,吉利有望在新能源淘汰赛中强化抗风险能力,但品牌协同与用户信任重建仍是成败关键。
-
欧易闪兑教程 2025-07-16
-
分析师指出XRP正接近价格发现时刻 这意味着什么 2025-07-16
-
Unilabs在第四阶段售出超过10亿枚代币,而Floki和PEPE遭遇阻力 2025-07-16
-
OKX合约爆仓说明 2025-07-16
-
欧易网格交易策略 2025-07-16
-
OKX期权合约操作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