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创业辛酸:上线4个月才有生意
时间:2010-09-08 来源:cnblogs
9月8日消息,创新工场CEO李开复8日详细介绍了创业一年来的辛酸历程,称“开工”前4个月都无法找到合适的创业者,但是在自己和团队的努力下,目前已经启动12个项目,并全面调整了孵化体系,用于寻找、服务更多的创业者。
从光杆司令到快乐团队
进入创新工场,很难想像这是一个年近50的中年人带领的创业公司——颜色靓丽、构造活泼——这是个绝对年轻的空间。
李开复回忆说,离开谷歌时他是个实实在在的“单枪匹马光杆司令”,然而第二天他就找到了三个合作伙伴,一起做了创新工场。“我们创新工场的创始人就是我自己和另外三位,包括管理负责人光华、产品总监王燕、和公关总监”。
“我们四个人开启了创新工场”,李开复笑着说,“这个概念确实得到了很人多的支持,很快发展到了十个人,到今年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个人”,随后又发展到一百多人。
“很快我们的座位不够用了,所以很多网上朋友们说我们这里像一个网吧”,李开复笑著展示当年在微博上发的办公室“拥挤照”,并特别为这张图片配了文字说明:“我们又丧心病狂地在中间加了个桌子”。
李开复说员工们并没有为恶劣的工作环境抱怨,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可以创造有价值对用户有用的产品”。但是老板李开复“于心不忍”,终于在本月搬至位于中关村的新办公室。
现在创新工场已经有员工超过200人,其中不乏在国际性大公司中工作十余年的资深员工,但更多的还是离开校园不长时间的年轻人。
李开复坚持把创新工场的员工统称为“工友”,因为他希望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不是员工,“我不希望他们把我当作老板”,而是希望他们可以得到独立发展的空间,并且成为彼此最好的朋友。
项目难寻上线4个月都没生意
李开复认为,创业孵化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创业人才,一种是工程师。
创新工场刚“开工”时李开复忧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工程师满足创业者的创业需求,但后来他发现,工程师人数、能力足够多,但是却没有创业者!
李开复说,创新工场在上线初期媒体曝光多,受关注度高,因此最初发布招聘启示后,一口气收到几百份简历。“我们在几百个申请者里面选了120个工程师”。“我们能不能为创业者找到很好的合作伙伴优秀的工程师呢?这个回答非常肯定”。
然而服务、指导人员就位之后,李开复和他的团队却苦苦寻找不到合适的创业者。“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1月份,我们都没有创业者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让百十号工友的热情慢慢退却,于是他将目标投向了自己的工程师。
“很幸运我们有几个年轻的工程师成为了项目负责人、经理人,甚至CEO。他们把内部团队带了起来。”这是在没有创业者的情况下,工友们给李开复带来的最欣慰的消息。
然而李开复并不认为这是长久之计,“我们希望创新工场一年出十几个项目,并且都不是靠自己的人来带项目”,于是创新工场开始考虑转变战略思路。
边走边想调整“孵化”体系
目前创新工场已经被中关村科技园区批准为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前该地区已有清华科技园孵化器、北大孵化器等同类产品。
目前创新工场的孵化体系分为“助跑计划”、“加速计划”和“创业家计划”,分别为首次创业团队、有经验创业团队,以及经验丰富的高端团队提供服务。投资方向包括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四方面。
李开复介绍,其一,助跑计划是专门针对中国首次创业、无创业经验的团队,该计划不提供长期投资,从申请者中挑选出人数2-4人团队,给予2-3个月的资金支持;
其二,加速计划是创新工场的核心孵化项目,平均孵化周期6个月,要求参与者“有经验的创始人,产品或服务可能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其一定具备领导能力,有所创产品/服务相关的坚实行业背景;对产品发展路线有明确规划,能证明潜在目标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如何获取早期用户”。
加速计划中创新工场将提供创业办公场所、团队建设支持、公司注册、法律咨询、技术等各类指导,投入资金未设上限;
其三,创业家计划要求参与者是“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在创新工场所关注的领域中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不需有成型的商业计划和产品或服务创意”。
创业家计划孵化周期为6个月,前三个月用于相关领域现有项目接触等内容准备;后三个月用于准备商业计划书、成立初创产品团队等。该计划投资金额未设上限,但有可能获得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标准投资额度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