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 游戏榜单
  • 软件榜单
关闭导航
热搜榜
热门下载
热门标签
php爱好者> 资讯>《创业家》PC的黄昏:生存还是死亡?

《创业家》PC的黄昏:生存还是死亡?

时间:2010-09-06  来源:cnblogs

  一等PC公司忙着多元化以求打破沉闷局面,二等PC公司等着被收购,三等PC公司甚至连被收购的希望都很渺茫。从前的PC公司朝气蓬勃,现在的PC公司则是暮气沉沉,宛若明日黄花。

  从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到变成“搬箱子”的,PC业的沦落,仅用了十年。“十年前,要是你说自己是卖PC的,那会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现在如果还是在卖PC,都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周边的人会想,哦,原来就是在电脑城拖着小板车倒货的。”一位PC经销商的话,道出了业内的悲凉。

  逃离“Wintel”联盟、多元化、转型几乎成了PC巨头们的集体选择。老大惠普从多年前就开始效仿IBM,向服务转型;戴尔尽管觉醒得比较晚,却也在紧跟惠普的转型步伐;联想则将学习的目标瞄准了苹果,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突围;只有宏碁还在通过收购全力冲刺全球PC市场第一的宝座,以低利润、大规模换取话语权。

  唯一的亮点是苹果。苹果也几乎一度向“Wintel”投诚,但智能手机iPhone让苹果有了彻底摆脱“Wintel”的勇气和本钱,封闭系统、新潮设计、网上商店,再加上“苹果教”式的宣传营销,让它杀出了一条血路,iPad的推出,更是给传统PC产业开启了新的一扇门。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对于剩下的国产二线PC品牌如清华同方、七喜、海尔、神舟等而言,它们的处境会更尴尬,它们几乎连被并购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会是像夏新、TCL的PC业务一样自生自灭的结局。

  “行业利润只有5%,PC业务已经基本沦为鸡肋!方正集团旗下的PC业务将进行调整转型,从PC制造销售商向IT产品业务分销及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型。”在PC业务被宏碁“收编”后,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说出这么一番话。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产值超千亿美元的产业之一,PC业可以说是全球最具标准化、最透明,竞争也最残酷的行业;但也没有哪一个产业像PC业一样,一直被极少数厂商(英特尔和微软)掌握核心技术并享尽垄断利润,产业链上数以万计的企业(品牌PC厂商、电脑零配件厂商等)都沦为极少数垄断公司的“打工仔”。

  一方面充分竞争,一方面又高度垄断,这就是PC业矛盾而又悲惨的现状。

  为了摆脱“打工仔”的命运,有的企业选择了退出,有的企业选择了突围,有的企业则继续加大规模以求换得更多话语权,而更多的中小品牌则进退维谷。

  方正出局

  世事波诡云谲。两年前,方正还在四处寻找收购对象;两年后,方正却委身于人——8月4日,方正科技发布公告,宣布正式被宏碁收归门下。

  在中国PC业界,方正被戏称为“千年老二”。在中国本土品牌PC起步的上世纪90年代,方正曾和联想一起,竖起了国产PC品牌的大旗,并让国人引以为傲。如今却落得个被收编的境地,花开花落说与谁?

  “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确实感到很失落,但抛开感情一想,方正被宏碁收编,对方正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一位自1999年就开始代理方正PC,自言对方正电脑有着深厚感情的广州经销商杨凯(化名)说。在其看来,自2005年以来,方正电脑市场就越来越难做了,“产品缺乏创新,市场推广力度又弱,管理也混乱,价格更没有优势。在联想、惠普、DELL三方全力抢市场的时候,方正明显缺乏竞争力。“千年老二”现在已经滑落到第四了,如果再不卖,很可能就卖不出去了。”

  在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看来,利润率不到5%的PC业务,已经基本沦为“鸡肋”,这也是方正放弃PC业务最主要的原因。据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透露,在方正集团2009年取得的480亿元收入中,IT只占据200亿元左右,其中PC及相关产品的收入为65亿元,利润为8000万元。这一数据也证实了方中华的“鸡肋”之说。

  其实,从多年前开始,以IT起家的方正集团就积极向医疗、房地产、金融转型。去年,方正集团效仿联想控股,做投资控股集团,下辖包括方正IT、医疗医药、房地产和金融四大业务群组,而负责PC业务以及PCB(电路板)业务的方正科技只是方正IT业务群里的一部分业务。

  在宏碁正式接手方正PC业务之后,员工的变动势难避免。是加入到宏碁,还是选择离开?一位不愿具名的方正科技部门经理为此事已苦恼了一个月。在他看来,留在方正科技会觉的越来越边缘化,加入宏碁又担心不能融入宏碁的企业文化,离开方正更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在方正科技做了7年了,除了卖电脑,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国产PC集体沦陷

  方正的离去,对中国PC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在中国PC企业头上敲响的一记“丧钟”,对于缺乏规模优势的二三线PC厂商来说,今后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老周是长城电脑某省级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四年前他离开妻儿,带着总部的殷切期望,到该省省会,与几个伙伴誓言将长城电脑的局面在该省打开。“做了四年,想尽了所有的办法,目前依然还是那个样子。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实在是二三线品牌无法做下去了。如果年底还没有太大的起色,那只有改投门户或者改行了。”老周对此感到很无奈。

  其实,二三线品牌今日的艰难局面,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有了征兆。

  第一个从国产PC阵营中出走的,是位于福建的实达电脑(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名字?)。实达电脑于1997年推出实达PC,两年后其市场份额已名列国产品牌前四。短暂的辉煌之后,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元气大伤。2001年6月,当时的PC牛人贾红兵就任实达第三任总裁,欲重振实达PC雄风。然而市场并没有给贾红兵多少机会,几年后,贾红兵认输,实达也正式退出了PC市场。

  夏新是第二个退出者。2004年前后,家电企业曾掀起一股进军PC的浪潮,夏新就是当时的激进派之一。夏新看到了PC由台式机向笔记本转型的大潮,主攻笔记本市场。也仅仅是3年沉浮,2007年夏新就黯然退出,其高调的3C战略也就此化为泡影。

  TCL的退出,更是引发了市场轰动。李东生放手让杨伟强操盘PC业务,TCL电脑因为抓住了“奔4”之机一炮走红(得到了英特尔方面的扶持),杨伟强还获得了“奔4少帅”的头衔。不过,仅仅抢得“奔4”先机还远远不够,因TCL在电脑领域缺乏积累,在第一阵营的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面前,TCL节节败退,2008年正式退出了PC市场。

  现在,随着方正的离去,坚守的国产PC阵营又少了一位大佬。稍早前,七喜电脑与英特尔反目,七喜董事长易贤忠给英特尔中国区OEM负责人发了一个尖锐的短信:“全中国的PC(除了联想)都在亏损,你(英特尔)还有什么可牛的?”

  事实上,国产品牌中唯一盈利的PC厂商联想(其实联想也已是一家跨国巨头了),收购IBM PC业务一度让其患上了消化不良症,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联想遭遇空前困境,一度走到了悬崖边。老将柳传志不得不亲自出马,组成“柳杨配”力挽狂澜,主打大本营中国市场,直到2009年三季度,联想在连续3个季度亏损后,才扭亏上岸。

  PC已经不是联想的重点。进入2010年,联想已高姿态宣布转型,将宝押在移动互联上,它也毫不讳言学习苹果模式。而这条路能否走通,第一枚棋子——乐Phone能否成功就显得十分关键。柳传志曾情绪激昂地表态“联想下决心和iPhone背水一战,不顾一切地投入”,杨元庆则放言“乐Phone(在中国市场上)卖不过iPhone就是失败”。

  5月17日,乐Phone在5200多家联想PC店面、手机店面和联通营业厅同步开卖,首销当日,渠道订购数量突破10万部。尽管这一数字无法与6月27日iPhone4上市首日销量超150万部相提并论,但在中国市场,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在8月19日举办的财报发布会上,杨元庆透露,乐Phone手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销售良好,目前已占中国高端互联网手机市场份额的12%,乐Phone今年100万台的销售目标不变。在乐phone之后,下一个出场的将是平板电脑乐Pad。这一举措进一步证实了联想学习苹果的决心。

  不过,即使乐Phone和乐Pad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其能否被国际市场接受依然是个未知数。

  大鱼吃小鱼

  七喜董事长易贤忠对英特尔的质疑,道出了行业目前的困局。

  在PC领域,“Wintel联盟”控制着软、硬件产业链的最高端,这在让它们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把持着PC市场绝对的垄断地位。直到今天,没有一个软硬的组合可以撼动“Wintel联盟”在PC领域的优势。尽管英特尔和微软也会因为各自利益而发生细微摩擦,但一旦出现威胁“Wintel联盟”利益的时候,两家企业又会默契地一致对外。

  在“Wintel联盟”操控下,整个PC产业链都只能惟英特尔、微软马首是瞻,并沦为替其打工的“血汗工厂”。 PC产业的游戏规则,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原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指出,目前PC行业已经进入利润率很低的阶段,需要达到巨大的市场规模才能获取足够的利益,只有那些走全球市场路线的厂商才有生存的空间,这就使得较小的品牌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

  以刚刚过去的2009财年为例,这一财年,第一阵营的英特尔营业额为351亿美元,净利润为43.7亿美元;微软的营业额为584亿美元,净利润为146亿美元。

  相比之下,PC巨头的日子就略显逊色:惠普营收1146亿美元,净利润为77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利润都是外设、网络设备、服务器和IT服务所得,PC产生的利润十分有限。事实上,惠普的PC业务只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1/3,严格说惠普早已不仅是一家PC公司);DELL2009财年营收610亿美元,净利润36亿美元(服务器和IT服务利润占了很大比例);宏碁和联想这两家专注做PC的盈利能力就弱很多。2009年,宏碁营收创下了1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净利润只有3.5亿美元;联想则实现了166亿美元的收入和1.29亿美元的净利润。如果再看看方正、同方股份、七喜控股等财报就会发现,这些厂商在PC业务上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

  正如方正董事长魏新所言:“英特尔和微软还是控制了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利润”,方正显然选择了放弃PC业务,最近方正科技在股市上的两次大规模融资,也全部投入到利润率高达20%以上的PCB业务当中,它正在向上游的PCB制造转型。

  对于剩下的国产二线PC品牌如清华同方、七喜、海尔、神舟等而言,它们的处境会更尴尬,它们几乎连被并购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会是像夏新、TCL的PC业务一样自生自灭的结局。

  宏碁的坚持

  在IBM已经抽身离去,惠普、联想正忙着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全球PC大佬的队列里,只剩下宏碁这个孤独的身影仍在传统PC这个红海里游泳。

  在宏碁的台湾总部,一张世界地图上的插满了大大小小的小旗子,这些旗子上标明了宏碁在这些国家的市场地位。在欧洲、南美、东南亚的23个国家和地区,宏碁已经插上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旗子,第二和第三的旗子则更多。

  如果没有意外,宏碁将在2012年击败老牌的电脑厂商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

  借机下蛋

  2007年8月27日,宏碁以7.1亿美元并购了美国第三大电脑商Gateway,同时通过Gateway“曲线”收购美国低价PC品牌eMachines和欧洲第三大PC商Packard Bell。

  通过收购,宏碁全球市场占有率一举超过联想,成为全球第三。但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上,宏碁却连前三的位次都没有取得。据IDC统计,2009年宏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3%,在中国市场,这个数字仅为3%。

  按照宏碁制定的中国市场计划——2010年中国区营收目标为15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0%。如果不借助外力,一年的时间提升10个百分点,无异于天方夜谭。

  解决问题的棋子落在了方正科技这家中国本土PC身上。尽管在中国的京沪穗深四大城市中,你已经很难看到方正电脑,但在更广袤的三四级甚至五六级市场,情况却大为不同。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Ganter的统计,今年一季度,方正PC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6%,紧随联想、惠普和戴尔之后,远高于宏碁、华硕和索尼。2009年,方正电脑出货量为360万台,2010年它的目标是400万台。

  这多半要归功于方正的渠道。截至2009年年底,这家老牌PC商已在全国建立了30个区域服务管理机构、100多家客服中心、300家授权服务机构及3000多家各级销售商。在众多三四级市场,方正的专卖店和客服机构与中国PC渠道最广的联想都不相上下。这也是方正对宏碁最大的价值,而这些优良资产,如今也都将为宏碁所有。

  “做渠道比卖电脑赚钱。”在8月6日,宏碁与方正合作的说明会上,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说了这么一句话。按照协议,不用卖产品,七年内方正每年都能从宏碁手里拿到1000万美元,这还不是方正所能获得的全部,它还可以得到双方共有渠道中的销售分成。要知道,2009年方正PC及相关产品的收入为65亿元,利润仅为8000万元。

  Canter认为,宏碁将方正揽入旗下后,二者出货量相加,将帮助宏碁在中国挤下戴尔,以9.4%的占有率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三名。

  目标全球第一

  “宏碁的目标是全球市场第一”,这是宏碁董事长王振堂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口号。

  对于PC领域为数不多的坚守派,宏碁这几年最大的任务,就是一心一意抢市场。为了市场份额,宏碁对2%-3%的低利润率都感到满足,这源于宏碁对市场的判断发生了转变。2007年,宏碁发现整个PC行业因为产品的同质化,除了苹果等少数品牌,已经很难通过技术优势获得高附加值了,未来行业制胜的关键很可能是高效的运营模式和庞大的产业规模。

  今年1月份,宏碁创始人施振荣预言,PC走向低价化趋势,20年后美国可能没有电脑品牌,中国台湾则可能取而代之扮演比现在还重要的角色。相比施振荣,其接班人、现任宏碁董事长王振堂态度更明确,一旦宏碁成为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老大,那么很快就能全面超越惠普,“在两到三年内,我们就能夺得电脑市场第一的位置”。

  王振堂敢喊出这样的话,有其底气。今年第一季度,宏碁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超越惠普,以19.4%的占有率成为全球第一。这一历史性的超越,让宏碁无比兴奋。不过,由于台式机业务全球萎缩,其整体PC销量仍居全球第二。

  成为世界第一的捷径仍是收购。早在今年3月,市场就传出宏碁很垂涎日系厂商富士通的笔记本业务。富士通号称日本的IBM,2009年出货量近300万台。最新的消息是,宏碁在吞下方正后,可能稍事休息,随后启动对富士通的收购。

  PC市场第一的惠普,正与PC渐行渐远,特立独行的苹果却搅乱了整个PC江湖。

  老大惠普,学习IBM好榜样

  尽管PC市场第一的宝座,惠普已经连坐多年,但如今惠普却与PC渐行渐远。

  在目前惠普的收入结构中,PC业务只占了三分之一;打印机、耗材占了四分之一;服务器、存储、软件及服务等占据了剩下的份额。从业务构成上看,惠普早已不是一家PC公司,而这也与惠普多年来推行的向服务转型密切相关。

  近日惠普CEO马克·赫德因为“性骚扰”丑闻下课,晚节不保,让人扼腕叹息。马克·赫德配得上这一声叹息,正是这个赫德(还有其前任卡莉的部分功劳),在2005年空降惠普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让惠普更像IBM——以IT服务为利润支柱。赫德掌舵惠普5年内,惠普超越IBM成为最大的IT企业,在公司管理、架构梳理、战略方向上,赫德都让惠普脱胎换骨。

  2008年5月,惠普以139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IT外包服务提供商EDS的全部股份。这是继2002年以近200亿美元收购康柏后,惠普最大规模的并购,也是惠普坚持向咨询服务方向转型过程中迈出的最具魄力的一步。经此收购,惠普在IT服务领域的营收规模翻番,一跃成为仅次于IBM的全球第二大IT服务提供商。

  在此后的金融危机中,惠普的打印机、PC、服务器等传统硬件业务大受冲击,但咨询服务业务却表现出色,成为业绩报表中最大的亮点。

  IBM是率先甩掉PC包袱的先知。早在2004年12月,IBM就将其PC业务,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当时雄心勃勃欲在全球PC市场展露身手的联想。经此瘦身,IBM进一步加快了向IT服务转型的步伐。2008年,全球经济全线溃败,IBM不退反进,1036亿美元的营收和123亿美元的净利润都是创纪录的。

  2009年,IBM全年实现营收958亿美元,净利润134亿美元,当年惠普营收1146亿美元,净利77亿美元;截至2010年6月30日的这一财季里,IBM总营收为237亿美元,净利润为34亿美元;而惠普截止到2010年7月31日的第三财季净收入为307亿美元,净利润为18亿美元。显然,甩掉PC业务的IBM的盈利能力要远胜过惠普,这也是惠普决心向服务转型的动力所在。

  苹果的“软实力”

  幸亏还有苹果,才使得PC这个枯燥的行业多了份斑斓。

  苹果在传统PC领域,以Mac为武器,已经显示出其特立独行的个性,而iPad的推出,更是搅乱了整个PC江湖。

  自从两年前上网本流行以来,很多粉丝都希望苹果出自己的上网本,但特立独行的乔布斯对此不屑一顾,他的那句“我不知道如何造出500美元一台的不垃圾的电脑”评语广为人知。2010年4月,乔布斯带来了一款售价500美元而且不垃圾的电脑iPad。iPad并非笔记本电脑,它欠缺笔记本的一些功能,但又更上一层,它开辟了PC的新门类。

  iPad给了PC旧势力代表的Wintel系一个大耳光。早在2001年微软就推出了平板电脑,却惨遭失败。同样是平板电脑的iPad在上市两个月就卖出了200万台,至今已经卖出400万台。究其原因,是苹果从既有产品汲取灵感,但又跳出传统窠臼,另辟蹊径,iPhone、iPad无不如此。

  平板电脑将逐渐吞噬上网本和低价笔记本的市场,Wintel架构下的传统PC阵营面临大考。半年过去了,尽管二线甚至山寨的跟风平板铺天盖地,但几大主流PC厂商的平板,依然躺在实验室里。更有趣的是,PC阵营里除华硕等个别厂商坚持Wintel架构外,ARM架构加上Android系统现在成了平板的主流选择。高盛报告称,iPad来袭后,苹果、ARM是最大赢家,微软、英特尔则是最大输家。

  与传统的Wintel架构PK时,苹果最常被病诟的就是其封闭性。在传统的PC架构下,各厂商很难有创新,都在等着上游的更新换代,通过库存控制、规模优势建立竞争壁垒。而苹果完全采用了独立于微软英特尔之外的系统,用的是自已的芯片、自已的系统、自己软件、自己的供应链,拥有自已的定价权。尽管争议从未间断,苹果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封闭哲学。这种封闭系统既造就了苹果独立的高利润王国,也为自己在全球赢得了千千万万的苹果子民。

  苹果一向给人的感觉是胜在外观设计,胜在硬件,但这种固有的形象,在iPhone出现之后,就已发生了改变。其独创的网上商店模式,成为IT企业的标配,但至今仍未有一家企业的网上商城会比苹果更丰富、更有诱惑力。


  

相关阅读 更多 +
排行榜 更多 +
辰域智控app

辰域智控app

系统工具 下载
网医联盟app

网医联盟app

运动健身 下载
汇丰汇选App

汇丰汇选App

金融理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