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源软件商业模式的探讨
时间:2008-03-28 来源:linux论坛
【IT168 分析】自1990年以来,微软和Intel在操作系统和CPU崛起之后,快速地形成了 Wintel联盟,主宰一切软硬件的标准,其势不可挡,无人与之争锋。AMD也仅仅是占了Intel的CPU具备完全兼容的便宜,依靠价格优势,保有一部份市场。然而,市场瞬息万变,就在今年AMD扭转乾坤,推出了64位元的CPU。此举另Intel相当被动,情急之下不得不尽快推出和AMD 64位元兼容的CPU,可谓一夕之间形势丕变。然而微软的垄断地位却越发的巩固,因为谁与它100%兼容谁就是侵权,这让所有的IT业者退避三舍。
开放源码软件是1990年以后,IT产业里所有的软硬件从业者,在微软对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两大类别里形成了事实的垄断后,所想出来的唯一对抗方式。从Linux对抗Windows、Open Office尝试打击MS Office的市场占有率,到Mosaic不想让也是免费的微软Internet Browser成为唯一的网路浏览器,甚至开放源码的其他一些数据库软件等,都不为更多消费者所知。
虽然十多年来软件业界前赴后继,但是微软垄断却是日异膨胀。就连IT业界的巨子IBM、Apple、Sun、Oracle等形成的连盟,也拿微软无可奈何。Sun公司不仅在技术上开发出了可以跨平台的Java软件编程语言,令程序员和软件业者开发出来的程序和软件产品可以不再绑死在 Windows操作系统上,降低对微软Windows的依赖性,还亲历亲为采取实际行动来对抗微软。Sun曾一度运用各种办法来对付微软,事实上却并没有对微软造成任何损伤,而且其对策是"不动如山",这不能不令Sun感到尴尬和无奈。
Sun公司对微软的攻击策略可以说是非常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之下,Sun就祭起了开放源码的策略,将Open Office 6.0的源代码拿出来开放送给所有有兴趣的人。
可是,自2000年Open Office开放四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得到众星捧月的效果。微软自信用户一时对其产品的习惯和惰性不可改变,所以对其置之不理。事实也的确如此,用户对 Open Office的粘性远没有对MS Office的强烈。如果说用户因为使用习惯难以接受Open Office还可以理解的话,为何反微软的主力军也不接受Open Office呢?原因不仅在于Open Office的用户界面与微软Office的大不相同。IBM没用,因为它有自己的Lotus Smart Suite;Sun自己对Open Office也不进行推广应用,这就需要深层次的挖掘探讨了。曾有Open Office组织里的许多人要求Sun公司将Open Office转移到Apple的Mac平台上,却被Sun公司拒绝了。原因就是Sun想让Open Office跨过Windows平台在Linux上使用,而将其用V-C++开发的610万行源代码,改写了150万行,以达到此目的。这个举动已经打击了微软,它怎会在没有任何利润的前题下再去投资开发Mac版呢?尤其,这是在帮自己本业另一个工作站的竞争对手的行为。基于反微软的这些巨头公司自身的商业利益冲突,因而目前,在某些领域发展Open Office是不现实的。
Open Source之所以风起云涌,这主要是拜Linux所赐。可是十多年来,在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上,Linux虽有斩获,微软的市场却并未下降,受伤的主要还是其它的业者如Novell。在用户的终端上,Linux的用户始终未能达到一定规模。这其中有许多原因,譬如桌面操作系统的界面、易用性、稳定性和应用软件的缺乏和原来在Winodws上的应用和数据的兼容性等都是不易克服的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得了的。
Open Source有这么多人的支持,却依然没能异军突起,没能造成对微软的强势攻击。根本原因就在于商业模式的问题。既然是开放源码,对用户来说,这就产生了一个认知,它本来就没有什么成本,不应该收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另一个业者也可去拿这个开放的源码,所以进入市场的障碍非常小,这样就会压低的价格,让投入的人赚不到钱。这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开放源码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我们要对开放原代码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一些探讨。纵观现在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有一厢情愿、孙悟空毛、明修栈道和吸星大法四种,让我们分别道来。首先是"一厢情愿"。既然是开放的源码,有些从业者便自以为是商机来了。试想,做个操作系统和Office需要多大的工程和投资啊,要承担挑战微软的巨大风险,没有实力的小公司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譬如,像永中 Office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投资了上亿元人民币,花个4年的时间才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那些没有实力的小公司来做办公软件,投入资金巨大、时间太长不说,市场变了产品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了怎么办。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投资少、时间短、风险低。
心里打着"一厢情愿"的主意,自认为别人不会也来做这个事。我们就来看一下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红旗在投入了Linux之后没多久,中软就加入了战局,南京冒出个新华,北京又闯出来共创开源。
而Office市场则更热闹。中文2000于2000年底开始投入,红旗和中软还在坐壁上观。大约同时,香港有个"即时(Thiz) Office"出现。接着的两、三年里,上海出了华东所的唐舟Office、南京的新华从Linux跨到了Open Office有了新华Office、中软和唐舟Office把两者的Linux和Office合并到一处而且合资成立了中标软公司、共创开源不思集中精力全面将桌面Linux作好,反而不甘落人之后也来插上一手出了个Office。最近,在湖南又冒出个"中国"Office。不久的将来,在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之下每个省、市都会有个Open Office窜出来。中国的Office市场只能用一个"乱"字形容。这些Open Office在研发上不肯投入也没有实力投入。试想,只有十几个工程师就算大投入,这种"一厢情愿"型的商业模式能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去发展?每个人都想赚容易钱,其结果必将是谁都赚不到钱。
另外,我们再从Sun对开源代码的授权协议上看Open Office存在的问题。OpenOffice.org是Sun为开放OpenOffice源码而建立的一个交流社区,以次来吸引有兴趣的人士。在这个 OpenOffice.org社区里,对OpenOffice用的是PDL和LGPL两种授权方式。××协议要求之一是使用OpenOffice开发的 Office,不得更改其文件格式,这意味着:国内厂商无法增加创新功能,或者有重大应用需求的功能,而只能在OpenOffice的基础上做小规模的功能调整,或者修复Bugs,或者添加不影响文件格式的小工具等等。因此在技术创新上,Open Office将很难有所发展。
第二个是"孙悟空毛"。《西游记》里孙大圣72变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其中拔一把毛能吹出众多只猴子猴孙的本事更是令人记忆犹新。可是,这些大圣毛吹出来的分身却没有孙大圣的72变和玩不动十万八千斤的金箍棒的。而且,当孙大圣本尊说收的时候,不管你猴子猴孙是否愿意,也就被无情的收了回去。
这个故事非常的适用于今天的Open Office市场。就说Sun的Open Office,虽然它的Open Office 6.0版是开放出来了,也不可能收回去。对Sun公司说起来,目前也无需收回来。这些用Open Office的悟空分身无法消化760万行的源代码,也不敢增加创新功能,否则会造成它所存的文档与其它的Open Office和Star Office不兼容。OpenOffice社区使用的是双重授权法,中国使用OpenOffice的企业要更改源代码需要得到授权才行,这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只能在产品上修复一些小BUG不能定制开发了。因此在技术创新上,这些厂商是没有发展优势的。而国产软件的优势就在于为国产用户定制产品,这方面受限制不是把自己的出路堵死了。
对Sun公司的营运模式就是将这些"孙悟空毛"收回来的简单方法。刚刚说了不是收不回来吗?可是,Sun公司从来没作过承诺以后也要永远继续地开放。一旦Sun一声令下将升级后的开放源代码收回,Sun公司将是用户唯一的选择。在增加了大量的新功能、改变了文档格式时推出升级版Star Office 7.0版后,就要要求用户升级。当用户迫于无奈而不得不进行升级的时候,"悟空分身"们就是替Sun公司作嫁衣裳,Sun公司也就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大片江山,实现创收盈利的目的了。因此从知识产权上,国内的一些厂商就不具有主动权。目前,这些"悟空分身"还没有将市场攻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是"明修栈道",这是IBM的策略。IBM利用媒体和经销渠道大力鼓吹Linux,还将Open Office和其它用户常用的网路浏览器、电子邮件等打包免费送给用户,看似是支持开源的先锋者,却不知它的商业模式更在于"暗渡陈仓"。因为所有的开放源码都无法禁止业者出售不相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所以IBM将其产品移植到Linux上以增加市场占有率。在背后,IBM将其他软件 Solution产品卖得贵一些,它在开放源码的投入就可以收回来了。实际上,IBM在开放源码上也并未有多高的投入,等人家做好拿来而已。这是目前最聪明和唯一能赚到钱的商业模式。
第四个是"吸星大法"。使用LGPL的可以不用将自己所开发的再回馈到开放源码的组织里去。吸星大法就是能将这些开放的源码消化成为自己的功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进,不用担心文档格式的不同而带来不兼容问题存在。也唯有将门槛提高,再加上自行开发部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走向正常的营利模式。这样做是有先决条件的,而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先决条件就是自己要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投入相当的研发精力来吃透拿来的开放源码;其次,所增加的创新功能不仅用户有需求,而且要对文档不兼容的问题有因应之道。关键在于创新之不易,微软Office经过十几年的演进,已经在为增加什么功能来诱使用户升级而感到困惑了。如有重大创新,可能会吸引资本市场上相当大的资金,然而重大创新也可能对现有的开放源码做过多改动,即使可用与投入的成本比较也未必合算。这也是走开放源码之前要考虑清楚的事情。
开放源码是个烫山芋,想吃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开源软件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之前,大家首先应该想办法解决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问题。否则,开源软件将永远成不了气候,也丝毫无法撼动微软的垄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各别业者,在投入于开放源码之前,要深思熟虑,如何做才能有我的商业模式,如何将门槛提高让它人畏难而裹足不前。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具有挑战微软霸权的核心竞争力。
开放源码软件是1990年以后,IT产业里所有的软硬件从业者,在微软对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两大类别里形成了事实的垄断后,所想出来的唯一对抗方式。从Linux对抗Windows、Open Office尝试打击MS Office的市场占有率,到Mosaic不想让也是免费的微软Internet Browser成为唯一的网路浏览器,甚至开放源码的其他一些数据库软件等,都不为更多消费者所知。
虽然十多年来软件业界前赴后继,但是微软垄断却是日异膨胀。就连IT业界的巨子IBM、Apple、Sun、Oracle等形成的连盟,也拿微软无可奈何。Sun公司不仅在技术上开发出了可以跨平台的Java软件编程语言,令程序员和软件业者开发出来的程序和软件产品可以不再绑死在 Windows操作系统上,降低对微软Windows的依赖性,还亲历亲为采取实际行动来对抗微软。Sun曾一度运用各种办法来对付微软,事实上却并没有对微软造成任何损伤,而且其对策是"不动如山",这不能不令Sun感到尴尬和无奈。
Sun公司对微软的攻击策略可以说是非常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之下,Sun就祭起了开放源码的策略,将Open Office 6.0的源代码拿出来开放送给所有有兴趣的人。
可是,自2000年Open Office开放四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得到众星捧月的效果。微软自信用户一时对其产品的习惯和惰性不可改变,所以对其置之不理。事实也的确如此,用户对 Open Office的粘性远没有对MS Office的强烈。如果说用户因为使用习惯难以接受Open Office还可以理解的话,为何反微软的主力军也不接受Open Office呢?原因不仅在于Open Office的用户界面与微软Office的大不相同。IBM没用,因为它有自己的Lotus Smart Suite;Sun自己对Open Office也不进行推广应用,这就需要深层次的挖掘探讨了。曾有Open Office组织里的许多人要求Sun公司将Open Office转移到Apple的Mac平台上,却被Sun公司拒绝了。原因就是Sun想让Open Office跨过Windows平台在Linux上使用,而将其用V-C++开发的610万行源代码,改写了150万行,以达到此目的。这个举动已经打击了微软,它怎会在没有任何利润的前题下再去投资开发Mac版呢?尤其,这是在帮自己本业另一个工作站的竞争对手的行为。基于反微软的这些巨头公司自身的商业利益冲突,因而目前,在某些领域发展Open Office是不现实的。
Open Source之所以风起云涌,这主要是拜Linux所赐。可是十多年来,在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上,Linux虽有斩获,微软的市场却并未下降,受伤的主要还是其它的业者如Novell。在用户的终端上,Linux的用户始终未能达到一定规模。这其中有许多原因,譬如桌面操作系统的界面、易用性、稳定性和应用软件的缺乏和原来在Winodws上的应用和数据的兼容性等都是不易克服的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得了的。
Open Source有这么多人的支持,却依然没能异军突起,没能造成对微软的强势攻击。根本原因就在于商业模式的问题。既然是开放源码,对用户来说,这就产生了一个认知,它本来就没有什么成本,不应该收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另一个业者也可去拿这个开放的源码,所以进入市场的障碍非常小,这样就会压低的价格,让投入的人赚不到钱。这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开放源码是没有前途的。因此,我们要对开放原代码的商业运作模式进行一些探讨。纵观现在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有一厢情愿、孙悟空毛、明修栈道和吸星大法四种,让我们分别道来。首先是"一厢情愿"。既然是开放的源码,有些从业者便自以为是商机来了。试想,做个操作系统和Office需要多大的工程和投资啊,要承担挑战微软的巨大风险,没有实力的小公司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譬如,像永中 Office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投资了上亿元人民币,花个4年的时间才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于那些没有实力的小公司来做办公软件,投入资金巨大、时间太长不说,市场变了产品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了怎么办。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投资少、时间短、风险低。
心里打着"一厢情愿"的主意,自认为别人不会也来做这个事。我们就来看一下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红旗在投入了Linux之后没多久,中软就加入了战局,南京冒出个新华,北京又闯出来共创开源。
而Office市场则更热闹。中文2000于2000年底开始投入,红旗和中软还在坐壁上观。大约同时,香港有个"即时(Thiz) Office"出现。接着的两、三年里,上海出了华东所的唐舟Office、南京的新华从Linux跨到了Open Office有了新华Office、中软和唐舟Office把两者的Linux和Office合并到一处而且合资成立了中标软公司、共创开源不思集中精力全面将桌面Linux作好,反而不甘落人之后也来插上一手出了个Office。最近,在湖南又冒出个"中国"Office。不久的将来,在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之下每个省、市都会有个Open Office窜出来。中国的Office市场只能用一个"乱"字形容。这些Open Office在研发上不肯投入也没有实力投入。试想,只有十几个工程师就算大投入,这种"一厢情愿"型的商业模式能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去发展?每个人都想赚容易钱,其结果必将是谁都赚不到钱。
另外,我们再从Sun对开源代码的授权协议上看Open Office存在的问题。OpenOffice.org是Sun为开放OpenOffice源码而建立的一个交流社区,以次来吸引有兴趣的人士。在这个 OpenOffice.org社区里,对OpenOffice用的是PDL和LGPL两种授权方式。××协议要求之一是使用OpenOffice开发的 Office,不得更改其文件格式,这意味着:国内厂商无法增加创新功能,或者有重大应用需求的功能,而只能在OpenOffice的基础上做小规模的功能调整,或者修复Bugs,或者添加不影响文件格式的小工具等等。因此在技术创新上,Open Office将很难有所发展。
第二个是"孙悟空毛"。《西游记》里孙大圣72变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其中拔一把毛能吹出众多只猴子猴孙的本事更是令人记忆犹新。可是,这些大圣毛吹出来的分身却没有孙大圣的72变和玩不动十万八千斤的金箍棒的。而且,当孙大圣本尊说收的时候,不管你猴子猴孙是否愿意,也就被无情的收了回去。
这个故事非常的适用于今天的Open Office市场。就说Sun的Open Office,虽然它的Open Office 6.0版是开放出来了,也不可能收回去。对Sun公司说起来,目前也无需收回来。这些用Open Office的悟空分身无法消化760万行的源代码,也不敢增加创新功能,否则会造成它所存的文档与其它的Open Office和Star Office不兼容。OpenOffice社区使用的是双重授权法,中国使用OpenOffice的企业要更改源代码需要得到授权才行,这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只能在产品上修复一些小BUG不能定制开发了。因此在技术创新上,这些厂商是没有发展优势的。而国产软件的优势就在于为国产用户定制产品,这方面受限制不是把自己的出路堵死了。
对Sun公司的营运模式就是将这些"孙悟空毛"收回来的简单方法。刚刚说了不是收不回来吗?可是,Sun公司从来没作过承诺以后也要永远继续地开放。一旦Sun一声令下将升级后的开放源代码收回,Sun公司将是用户唯一的选择。在增加了大量的新功能、改变了文档格式时推出升级版Star Office 7.0版后,就要要求用户升级。当用户迫于无奈而不得不进行升级的时候,"悟空分身"们就是替Sun公司作嫁衣裳,Sun公司也就不费吹灰之力,占领大片江山,实现创收盈利的目的了。因此从知识产权上,国内的一些厂商就不具有主动权。目前,这些"悟空分身"还没有将市场攻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个是"明修栈道",这是IBM的策略。IBM利用媒体和经销渠道大力鼓吹Linux,还将Open Office和其它用户常用的网路浏览器、电子邮件等打包免费送给用户,看似是支持开源的先锋者,却不知它的商业模式更在于"暗渡陈仓"。因为所有的开放源码都无法禁止业者出售不相关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所以IBM将其产品移植到Linux上以增加市场占有率。在背后,IBM将其他软件 Solution产品卖得贵一些,它在开放源码的投入就可以收回来了。实际上,IBM在开放源码上也并未有多高的投入,等人家做好拿来而已。这是目前最聪明和唯一能赚到钱的商业模式。
第四个是"吸星大法"。使用LGPL的可以不用将自己所开发的再回馈到开放源码的组织里去。吸星大法就是能将这些开放的源码消化成为自己的功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和改进,不用担心文档格式的不同而带来不兼容问题存在。也唯有将门槛提高,再加上自行开发部份的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走向正常的营利模式。这样做是有先决条件的,而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这个先决条件就是自己要有创新能力,首先要投入相当的研发精力来吃透拿来的开放源码;其次,所增加的创新功能不仅用户有需求,而且要对文档不兼容的问题有因应之道。关键在于创新之不易,微软Office经过十几年的演进,已经在为增加什么功能来诱使用户升级而感到困惑了。如有重大创新,可能会吸引资本市场上相当大的资金,然而重大创新也可能对现有的开放源码做过多改动,即使可用与投入的成本比较也未必合算。这也是走开放源码之前要考虑清楚的事情。
开放源码是个烫山芋,想吃却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开源软件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之前,大家首先应该想办法解决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问题。否则,开源软件将永远成不了气候,也丝毫无法撼动微软的垄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各别业者,在投入于开放源码之前,要深思熟虑,如何做才能有我的商业模式,如何将门槛提高让它人畏难而裹足不前。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具有挑战微软霸权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