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 Tweet 和社会笼子
时间:2011-09-26 来源:cnblogs
这是一个让我颇为讶异的一个故事:
一位名为“想你了…在每一个夜里” (@likemyshadows) 的推友,在长达一年的时间,每天都发布一条类似 “ 3 点 46 分,想你了…睡去…” 的推文(Tweet)。从 10 年 9 月 20 日开始,这种规律性的发推,累计已达 372 天,目前仍然在继续。
一条单纯的 Tweet,一个单纯的应用,一个单纯的人。爱的执着,让小爱亦无疆。
喟叹之余,我想到 Twitter 所带给人们的改变(更多人了解的是新浪微博)。没有这样的工具,我们无法见证到这样的单纯。而这种互联网新应用,也很容易就把个人的行为放大为群体的狂欢——人们更喜欢把它称为社交媒体。
感谢 Twitter,通过这个迅速传播和瞬时消散的伟大创新,我们掌握着世界的脉搏。麦克卢汉眼中的“地球村”已经通过微博类媒介工具真实地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我们触角得到了从没有想像过的野蛮延伸,我们的触觉因此无远弗届。
两年前,并没有太多人真正的熟悉它。那时我开始了解 Twitter,并试图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向我那些不那么 Geek 的朋友们描述 Twitter。它的描述成型于这些细节:
Twitter 就是一个 Party 社交圈:
你参加一个 party,由于你有趣,大家都很关注(follow)你 。
你也很愿意和别人交流(所以你也 Follow 他们)。
于是你们才是朋友,你们直接就可以单独在一角窃窃私语(DM)。
你听到一个朋友的新闻,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可能会转述(Retweet)这个消息给不知道的朋友。
你在朋友堆中聊天,大声回答(reply)在另一个朋友的问题,所以关注(follow)你的朋友都听到,看到,知道你公开的回应(reply)。
你和谁也不说话,只是待着喝咖啡,但你关注朋友所有的情况和谈话(timeline),你把你的摄影相片在 Party 中不同的地方展示(twitpic 或是其他网站服务)。
你发现你总是喜欢关注很多陌生人,并和一些陌生人成了朋友,你会发现你喜欢这个 Party 人越多越好,你会喜欢这样的 Party 24 小时都在举行(online)。
不过,我居然忘记了描述 Tweet,它本身具有更多的个人意义。也许用“Party”的类比本身就是把 Twitter 进行社会化观照,更多去强调它社会关系的一个必然。
我使用 Twitter 已经很长时间,我很喜欢它。讽刺的是,我的 Twitter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目前,它成为了我一个很棒的工具,我在上面关注了很多科技领域的 Geek,利用零散时间,从他们的只字片语中了解我所热爱的商业冲动和科技脉搏。
回首看,这些“Party”的定义和描述仍然准确的, 我忘记描述 Tweet 也似乎有更现实的支持。这个从 2006 年以 Twitter 出现为标志的互联网基础构架的创新,对个人的意义似乎更多体现在人和人的关系的改变,它在更大程度上改变着商业和社会行为。
看看我们的周围。现在的(国内)的社交媒体,更多地在成为低成本的营销和公关媒介——这不仅仅对于品牌、网站、厂商等这种公共机构而言。对于很多以个人形象出现的明星、政治家、公众人物或者试图“公众”的人物来说,社交媒体同样也是展示和“营销”的战场。每一句话都是广播,看似私密的话其实恨不得为所有人的耳朵倾听……
在群体的关注中,虚拟的 ID 成为一个价值个体,价值的意义却诉诸于他人,我们忘记了这种工具还是一个自己私密的记录,它不需要为他人所写所知所见。出于对浮华的追逐,或者是孤独感的推动,这种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和生活方式常常会被有意无意的异化和撕裂。
即便在一个虚拟空间,一个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王国。我们仍然生活在自己为自身构筑的监狱里,无法逃离——我们清点这我们的粉丝,我们斟酌着每一句平时可能只是脱口而出的话,象方遯翁记载着自己的“嘉言懿事”,“垂范”着他人和后人。我们仍然生活在“笼子”里。
也许生活在笼子里本身就是生存和“社会化”的一个必然属性,所以一个新的应用的出现,即便有着释放自己的可能,我们还是愿意给自己加上一道新的枷锁吧。
不过,我羡慕 @likemyshadows 这样的推友:他用着单纯的工具,有着自己单纯的爱,享受着不在笼中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