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 游戏榜单
  • 软件榜单
关闭导航
热搜榜
热门下载
热门标签
php爱好者> 资讯>社交网络的“悖论”!?

社交网络的“悖论”!?

时间:2011-09-18  来源:cnblogs

  编者按:Nina Khosla,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 Teethie 创始人。Teethie 是一个社会化博客形式的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基于兴趣的社区。

  近几年来,我们与朋友们在网上聊天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无论线上线下,我们都只看到一小撮朋友在线进行交流。曾经似乎让人提心吊胆的互联网世界虽然布满了陌生人,但我们可以与他们一到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是的,我们大部分朋友不在线,或至少没有使用同一款产品服务,但是亲密感如此的让人满足以至于我们会去寻找新的内容和新的朋友,我们有这个能力!

  我们迷恋于各个网站——这些网站能够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感觉,就是在网站的那头会有一群相互熟悉、曾经相互交流或者是拥有着共同经历的人存在着。就在此时,一些社交网站——特别是 Facebook,Twitter——横空出世了!通过与我们熟悉的人成为“好友”Facebook 定义了一个社交模式。眨眼间,我们拥有了一打朋友分布于我们曾生活过的地方。既然有与朋友们在社交空间中分享的经历,那么按照正常逻辑推演,在互联网中拥有更多的朋友貌似会丰富这种经历!但是这种推演并没有发生!

  取而代之,一种新的趋势正在滋长:我们其实并没有注意网络那头的“朋友”。就拿 Twitter 来说,Twitter 曾经是早期用户讨论技术的热门场所。但是,没过多久,你几乎不能读完你关注的所有人的 tweet 信息。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延展,人们在 Twitter 上能够找到更多他们了解和喜欢的人,于是他们开始关注很多人。至此,阅读所有 tweets 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是,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去开发产品的——你在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朋友太多了,以至于你无法注意到他们每个人的言语。

  例如,Flipboard,强调其产品特点为能将内容分享给你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好友。这些公司,甚至是 Facebook 自己的新闻信息流智能系统,正在帮我们解决由于过分的联系导致的与好友间的生疏——他们正在从我们自己创造的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挖掘出有用的东西。

  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无人想承认的社交网络悖论:随着社交网络不断增大,我们自己的社交能力却一直在下降!

  和其他事务类似,社交网络和由此产生的信息都遵循经济学中的供求规律。当字节、照片、链接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张而增加,这些东西的价值也会不断降低。

似乎这解释了新的产品带给人的兴奋。当很少的人群正在使用一个应用,例如 Foursqure,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好友的踪迹。从小的规模来看,了解这个信息并期待别人也能够看到它不知不觉让我们都觉得是个秘密。这让那些 Twitter 的早期使用者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随着朋友数量的增加——特别是超过 150 这一个神奇的 Dunbar’s number——这个魔咒便解除了。按照这种规模,我们几乎无法轻易地掌握所有人的行踪。当我们的连接数超过 150 时,任何事物都变成了简单的评论——正如真实的交谈已然成为了我们的负担,因为我们的精力真的很有限!

译者注:Dunbar’s number 被认为是个体能够和周围的人维持稳定社会关系的理论上限值,而这种社会关系是指群体中的人相互认识并且知道其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的支持者声称,当一个群体的规模超过了 Dunbar’s number 的话,就需要更多法律、政策、规则去维持群体内稳定的凝聚力。

  曾经的小社区群体已经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其中充斥着各种无意义的 Foursquare 签到和滥用的标签。神奇的是,社会化的联系并没有因为这个网络而溢出;相反,信息溢出了。曾经认为社交网络很有意义的唯一原因就是在很小的规模下,社交网络会像一个社区那样运作。但是在大的规模下这个社区群体就会被肢解。

  谁引领我们进入了社区:社区,与个体有着分明的界线,总是存在于大的关系网络情境下,且总是在灰飞烟灭中变得熟悉。社区及其对应的网络空间,是我们与实体世界的关系相联系的唯一方式。我们的足球队、工作场所、街道、城镇等,都有其各自的社区。我可推测,这是让虚拟世界变得可管理的唯一策略。

  社区让我们能从一个个体和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我们了解我们正在交谈的人,这似乎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但是正是它把我们的交流都 hold 住了——这是类似于你对着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咆哮和与面前的某人交流的显著区别。

  实时 tweet 运动比赛状况和参加一个国家级的滑板运动比赛有什么区别?发一个 tweet 并不是一个实际的经历,仅仅是作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观众广播了这样的一件事儿。当我回想我曾经 tweet 的这类内容——“我读了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check 一下”,“将要乘飞机”或者“进球了”!

  这些并不是分享经历——他们仅是我的经历,我想与你分享,但是你可能并没有此经历——我看那篇文章时的想法或满足、那种登上飞机的感觉、那种看到比赛扳平了的紧张情绪。或许您能够自己去比较这些亲生经历后的记录;这是大多数 Twitter 交流所呈现的,但是这种经历最后其实是无法分享的。

  这个与社区中的讨论又有所不同。这种交流是不以任何人的个人经历为话题的,而是社区内集体共同的爱好。交流就是一种体验。每个评论都源于社区内大家共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那些大家共有的情感诉求。

  这种追溯和表达共同情感的习惯恰是那些幽默的“网络段子”的诱因,是大家在互联网中的寄托,且也是大家的文化基因所决定的。毫无疑问,社区中有争吵和异议,但是相似的是:大家都知道这里面的都是某个球队的粉丝,且大家期盼的目标是有价值的。社区中,大家都有归属感,大家都是社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关系网模式不断扩张,正如 Facebook 所推动的,那么用户们将要冲破社交网络的禁锢和局限。如果我们想要创造设计社交产品,那么我们需要赋予产品这样一个价值——他确实能够让人们变得更加 Social,真真切切的 Social!

  我们构建的产品不能只满足用户记录和发布的需要,我们需要鼓励大家讨论,共同体验,且构建持续的、有意义的关系链。这些都是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所在,这样的产品才能激励用户。因此,社交网络的未来并不只在于一个关系网,而在于社区。

  译者后记:

  人是个矛盾的集合体,人们渴望去关心周围的朋友,于是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其他人。可是当人数到达一定的限度时,信息泛滥的现象发生了,我们无法看完所有的信息流。于是我们想分组浏览,我们会刻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看,我们生怕漏掉任何一点信息以免遭受什么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我们于是累了、倦了。回头看看,我们似乎一无所得!

@互联网的那点事也在微博上总结了微博质量和热度降低的原因:

  1. 之前网上能抄的内容该搬的内容基本都搬得差不多了,估计连书本里面的段子都搬得差不多了,原创内容跟不上。
  2. 明星、名人、大号微博随处可见他们被推荐,导致用户都围绕着他们转。其他用户被冷落。不公平!
  3. 熟人、同事、老板、亲戚,甚至爹妈都开微博了,不敢随便说话了!
  4. 由于新浪微博的设计缺陷,会导致很多粉丝很少的用户微博得不到发掘,可能他们内容很不错,但是不能被发现。
  5. 缺乏必要的推荐和挖掘技术支持,timeline 四处交错,内容重复多过高,干扰用户。
  6. 注重名人、明星用户,使得整个系统倾斜,整个微博被大号和明星、名人绑架。其他你们补充!
  7. 假开放,伪开放,导致外部系统的内容不能进来,整个系统死气沉沉。
  8. 审查越来严格,这也不敢说,那也不敢说,干脆不说!
  9. 没有鼓励用户产生原创内容的措施,对原创微博不加以保护,任由机器微博抄袭!
  10. 对粗制滥造微博营销不加以管制和制止,污染环境!

  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via TechCrunch:The Social Network Paradox

  译者:@胡毅鹏(http://weibo.com/huyipeng)


  

相关阅读 更多 +
排行榜 更多 +
辰域智控app

辰域智控app

系统工具 下载
网医联盟app

网医联盟app

运动健身 下载
汇丰汇选App

汇丰汇选App

金融理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