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替代搜索引擎?
时间:2011-01-27 来源:cnblogs
上海交大客座教授魏武挥在微博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微博能否替代搜索引擎?”我们先不讨论从产品功能上将微博和搜索引擎进行比较,到底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魏武挥的出发点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即两者都是一种媒体形态,他提到了媒体的本质,占据受众的时间。从这一出发点来考虑,问题变得有价值了,如果微博能成为占据受众主要时间的媒体,那顺理成章地,搜索引擎、甚至推荐引擎等应用就自然会在微博上完成,而不是在搜索引擎上完成。
并没有公开数据显示网民花在微博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花在搜索引擎上的时间,但Twitter在美国已经是新闻的第一发布站点,在国内新浪微博最近1年来朝这一方向的发展似乎速度更快一些。实际上,历史上任何一种新工具诞生往往都会经历先聚集人气,让人们花很多时间来使用的媒体形态,然后再成为一个平台,产生大量基于它的基因的应用。从这一点看,微博可能会改变搜索、改变社交网络以及之后发生的很多事情。
一个事实是,美国用户使用Facebook的时间早就超过了使用Google的时间,而Twitter可能相比Facebook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过在中国,新浪微博似乎承载了SNS的部分功能,有成为主流社交网站的势头。2010年11月公布的5000万用户数量和更准确地对应到人的转发功能,已经让新浪微博成为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会化网络的最大竞争对手,甚至是主要替代品。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推论出,微博在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SNS是有很高概率的事件,而问题是微博有很大概率替代搜索引擎吗?似乎支持的数据是,美国用户在Twitter上的搜索量已经超过了他们使用Google搜索的量;而且更严重的事实是,Google搜索Twitter上的数据,要付费给Twitter。不过,不支持的事实是,用户在Twitter上面查询的显然是实时信息,而Google更大程度上是要建立一座图书馆,两者在短时间内、至少是5年内应该不会完全重叠,甚至可以说,让Twitter在搜索技术上达到Google的水平,可能10年也做不到。
但一个思辨式的回答或许是,很可能在10年以后我们的信息环境会发生更大的变化,即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更加无缝连接,甚至不分彼此,那时,你对Twitter的搜索请求,可能和对Google的搜索请求获得的结果是接近的,甚至是同样符合你的个性化需求。但在目前的阶段,微博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才能取代搜索引擎或者达到和未来的搜索引擎一样的效果。“微博能替代搜索引擎?”这个问题,还是交给未来更开放的互联网和更个性化的用户去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