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研究院创始人描述未来科学生活:房间即电脑
时间:2010-10-21 来源:cnblogs
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软研究院创立者里克·雷斯特
10月21日消息,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微软研究院创立者里克·雷斯特(Rick Rashid)10月19日在接受专访时,为人们描述了10年后的科技生活,计算将摆脱对于实体的依赖性,未来每张桌子或者墙面都可成为计算机或者显示屏幕。
对于未来的计算方式,雷斯特称,“现在大家也有很多说法,比如移动计算、云计算等,还有人说是台式机计算的新时代。但我认为,从更长远的将来来考虑,将来人们在哪种设备上完成计算是完全不需要关心的,也就是说,将来计算和数据会出现在任何需要计算的地方来满足人们的任何需求。”
雷斯特举例描述道:“比如桌子就是一个计算机,就是一个屏幕,在桌子上有一个PPT文档,或者有一个视频,你可以做一个拿起来的动作,然后把它投到墙上,墙上有投影,而且有计算的功能,这个PPT或者视频就可以在墙上播放了。这些都是虚拟的,你只要做一个动作就可以操作了。”
据悉,该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在微软的实验室已经可以做到了,雷斯特将其命名为“LightSpace”,认为10年内肯定会成为现实。
以下为访谈实录
新浪科技:上午您在大会上谈到微软研究院非常注重基础研究,但有时我们发现基础研究对于未来可能很重要,而离现在却有一定距离,科技领域的创新速度非常快,微软是如何保证在一个创新的时代一直走在前面的?
里克·雷斯特: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创新和在整个创新当中基础研究的作用当成一条管线来看待,在这个管线的源头或者起初的部分是最前沿的基础研究和想法,随着这条管线一直向前推进,我们可以看到管线的后端就有一些想法可以带来现实的影响,甚至变成产品,到产品的末端一部分想法就形成了产品。在过去的十九年,对于微软来说,所有的管线的部分,从基础的想法到技术转化的方向推进,一直到最后的产品化,由于我们具备了管线上的各个组成部分,而且都是同时向前推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会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新想法不断成为产品。这里有很多的例子,像Kinect,都是从基础研究最早开始的,大家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新浪科技:因为有一些重大的领域可能需要加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突破,可能这个领域对于微软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有哪几个领域是未来需要投入大量力量进行突破的?
里克·雷斯特:其实在我的讲话部分中也提到,对于研究团队的管理,我们要管理的不是研究项目本身,做好人的管理就可以了。预测未来是非常困难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变化是非常快的,所以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来讲,首先我们需要确保聘用了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研究人员,然后放手让他们做他们的研究工作,只要他们研究工作做得好,我们就有信心这些成果将来肯定会用到,但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如果我们对于研究人员的工作做出具体的限定,有的项目可以研究,有的不让他们研究,这种做法会降低研究的质量,而且将来,比如说五年以后,我们可以面临的技术选项和可能性就会减少。其实在我们发展历史上已经有多个例子,我们的研究院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和想法与微软当时的产品并没有任何关系,但几年以后这个产品对这个公司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新浪科技:虽然我们每个研究院没有不同的分工,但是研究员们在领域和兴趣上可能是一致的,他们是如何进行更好的合作来完成工作的?
里克·雷斯特:在我们的六大研究院当中确实有很多研究人员之间进行跨地区的合作、协作,正是由于他们对于共同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比如在可视技术方面我们在北京研究院也有很大的团队,在英国剑桥研究院也都有可视计算的研究团队,他们之间有很好的协作,另外在机器学习研究,在人机界面操作系统层面也是有着跨研究院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的方式有很多,我们也有专门把来自于不同研究院的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集中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思想交流,让他们进行交流和合作。另外今天的通讯工具也非常方便,像电子交互的工具有很多,比如我们自己的Communicator这种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远程交流,我对于六大研究院之间的交流工作感到非常满意,这也是微软研究院的优势之一。
新浪科技:我的印象当中做研究的更倾向于科研,而微软公司面向的更多是消费者和市场,这是两种方向。我觉得是不是在研究院和公司之间有一个协调的部门,比如把研究院的一些新的技术与在市场上的一些需求结合起来,在公司里又有哪些需求可以求助于研究院,中间是不是有一种协调的机制,有这样的一个第三方进行公司与研究院之间的沟通,这样可以把技术更好地转化为产品,或者产品所需要的技术来求助于研究院。
里克·雷斯特:是的,是有这样的一个机制,这样的一个部门,我们叫做“项目管理人团队”,这些人全职负责在研究院与产品部门之间沟通,去推进技术转化,他们起到的作用就像胶水一样。但是与此同时,谈到最终用户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微软研究院当中科学家也并不是清一色的计算机科学家,我们有心理学家、民族学家、社会计算方面的专家,也有经济学家,其实是涵盖了很多学科,在微软研究院不只是研究计算科学,我们也研究和人,和社会有关的科学。
新浪科技:每个时代都有一种标志,比如信息时代、工业时代、网络时代,我们普通人可能对于未来的愿景比较模糊,您一直致力于科技研究,对于未来看得肯定比我们更清楚一些,对于未来的愿景,您的想法是什么?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里克·雷斯特:我觉得在今后几年当中有很大变化,很大发展的领域就是在计算的物理层面,实体层面以及计算技术当中非常抽象的服务之间的障碍和隔阂会消除。现在大家也有很多说法,有移动计算,云计算,还有人说是台式机计算的新时代的到来,但我认为,从更长远的将来来考虑,将来人们在哪种设备上完成计算是完全不需要关心的,也就是说,将来计算和数据会出现在任何需要计算的地方来满足人们的任何需求。比方说,将来题使用的数码相机对于使用者,对于本人有很多的智能,有很多感知,能够联网,并且在你使用相机的时候可以根据你的不同用途,不同需求作出不同的反应。比如你拍照片是用于业务目的的,还是用于Facebook的,还是跟家人分享的,相机会自动进行不同的处理,你的照相机也有自动感知位置的能力,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所以对于这样的未来前景,有人称之为“无处不在的计算”,但是我对于这样的计算我更多的是想把它叫做“摆脱了对于实体依赖性的计算”,也就是说,未来的计算会独立于计算的设备,或者是计算的实体而存在,帮助我们完成计算,或者看到计算结果的这些物理的东西,这些实体只不过是对于潜在的,无处不在的计算的一种反射,一种反映。给大家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在将来描述的这种计算环境,比如这张桌子就是一个计算机,就是一个屏幕,你在这个桌子上有一个PPT文档,或者有一个Vedio,有一个视频,你可以做一个拿起来的东西,把这个文档拿起来了,墙上有投影,而且有计算的功能,往墙上一放,这个PPT,或者视频就可以在墙上播放了,这些都是虚拟的,你只要做一个动作就可以操作了,这种可能性在微软的实验室已经可以做到了,但完成这样的计算过程有可能是需要一个单台的计算机,有可能通过云计算的服务来完成,也有可能通过相互协作的一组计算机完成,重要的是,对于用户来说不需要去理会怎样完成的,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任务,对于是怎么完成的根本不需要考虑,所以人们需要关注的不是计算的设备,不是我们称之为电脑的计算实体工具,也不是云计算,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个人与个人做的事情之间的关系,你需要用计算技术支持你完成这个目的,其他的都可以忘掉。
新浪科技:那您认为什么时候这种技术才能变成现实?
里克·雷斯特:在2020年前,也就是在这个十年结束之前肯定会成为现实,但是到底有多快取决于具体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行动,但是现在推进的速度确实非常快,但肯定不是明天。
新浪科技:您刚才描述的在桌子上抓起PPT放在墙上,对于这种技术有没有一个准确的称呼?
里克·雷斯特:现在它的英文叫做“Light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