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群功能是Google Wave的现实版?
时间:2010-10-08 来源:cnblogs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Facebook Groups群功能自周三正式发布以来,业界人士对此反响不一。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发表了一篇署名为MG Siegler的文章,将Facebook Groups和曾经的Google Wave进行了比较。以下为全文摘要:
出色的用户界面
Facebook Groups设计得颇为出色(尽管选择退出这个功能有些麻烦),我很想好好地使用它,但暂时还没有想出来为什么要使用它。有时它显得像是另一个Google Wave,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恰恰相反,Google Wave作为一个面向消费者的产品推出时,它本来应该是现在Facebook Groups的样子。Groups可能缺少HTML5的花俏时髦和Wave的实时技术,但它提供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界面却弥补了这些弱点,让人觉得它具有可用性;Wave就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
从Photos 到Groups
如果说Google Wave是过于雄心勃勃,那么Facebook Groups就可能过于社会化了。很多人都在抱怨它的这样一个功能:你的任何一个朋友都可以在不经你许可的情况下,把你添加到一个群(group)中。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这是Facebook希望Groups能办到的事情。在过去的几个月里,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其他人一直高调宣称,Facebook Photos(Facebook的图片功能)正在打垮它的竞争对手,而Facebook Photos的成功多亏了它的“社交标记”(social tagging)功能。
Facebook Photos的使用量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这是因为你的任何一个朋友都可以把你标入一张照片的标签中。起初很多人也不喜欢这个功能。但是,Facebook“社交设计”(“social design”)理念获得了最终胜利,因此Facebook会尝试复制这种成功。在较小的程度上,Facebook Places也在这么做:你的任何一个朋友都可以把你标入一个地名的标签中。同样也有人不喜欢Facebook Places的这个功能。
“社交标记”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在Photos之外的服务中大获成功,但它促使Facebook尝试一些不同的事。大多数公司在看到某个产品获得成功后,就会固守着那个产品,这会导致大量的、无聊的同类产品出现,而Facebook则会大胆冒险。虽然Facebook的冒险并不总是成功,但一旦成功,回报就相当可观(比如新闻源、“赞”按钮和Photos“社交标记”)。
明确的目的
谷歌的Wave也是一个冒险,但谷歌承认他们并不清楚究竟想让Wave成为什么样的服务。这从开发Wave第一天就是个问题,到Wave推出的时候,谷歌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而使用Wave的人也同样不知道。
Facebook则非常清楚开发Groups群功能的目的:它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进行分享。扎克伯格说,他们想让这一点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实施,因此Groups让你可以不经许可就把朋友添加到群中。
谷歌也希望人们用Wave进行分享,但他们从来没有非常明确地指出过这点。你可以看看Wave的功能:分享句子、分享照片、分享视频、分享链接、共享文档,这些都和Facebook Groups的功能很相似。
当然相对于Wave而言,Facebook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即它有5亿名“内置”用户。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Google在放弃Wave之前应该试试把它集成在Gmail中(就像Buzz),或至少是集成到谷歌文档中。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人们(包括我在内)都抱怨收到了Facebook Groups更新的电子邮件通知。但在使用Wave时,人们又对没有电子邮件通知更新颇有怨言。
对未来的猜测
事实上我认为,Facebook在Groups群功能方面有更大的野心,我猜测它只是一个长期构想的短期解决方案,而这个长期构想就是,分享将会统治整个网络。Facebook需要用一种方式来消除分享行为给人们带来的不舒适感,于是首先让你与你最亲密的朋友在小范围内进行分享,一旦你对此感到自在之后,就会让你参与更大规模的分享行为,而最终,你就可以和整个世界进行分享了。这一构想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安,但这也正是Facebook为什么会采取一些小步骤的原因。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就不是谷歌,而是Facebook会赢得最后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