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fork与vfork的深入分析》
时间:2010-09-13 来源:ckhitler
一)fork的概述
.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管理,通过进程表完成的.进程表中的每一个表项,记录的是当前操作系统中一个进程的情况.
.PID是一个从1到32768的正整数,其中1一般是特殊进程init,其它进程从2开始依次编号.当用完32768后,从2重新开始.
.对于单CPU而言,每一特定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占用CPU.
.一个称为“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pc)”的寄存器,指出当前占用 CPU的进程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位置
.当分给某个进程的 CPU时间已经用完,操作系统将该进程相关的寄存器的值,保存到该进程在进程表中对应的表项里面,把将要接替这个进程占用 CPU的那个进程的上下文,从进程表中读出,并更新相应的寄存器.
二)fork的一个例子: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id_t pid;
pid=fork();
if(pid<0)
printf("error in fork!");
else if(pid==0)
printf("I am the child process,ID is %d\n",getpid());
else
printf("I am the parent process,ID is %d\n",getpid());
} gcc test1.c -o test1 debian:/tmp# ./test1
I am the child process,ID is 2723
I am the parent process,ID is 2722 程序分析:
1)pid=fork();
先来看看子进程的表现:
操作系统调用fork()函数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子进程),并且在进程表中相应为它建立一个新的表项,
此时子进程得到CPU的调度,它的上下文被换入,占据 CPU,操作系统对fork的实现,使得子进程中fork调用返回0
所以在这个进程中pid=0,这个进程继续执行的过程中,if语句中 pid<0不满足,但是pid= =0是true。所以输出i am the child process...
父进程的表现:
操作系统对fork的实现,使这个调用在父进程中返回刚刚创建的子进程的pid(一个正整数),所以下面的if语句中pid<0,
pid==0的两个分支都不会执行。所以输出i am the parent process... 2)对子进程来说,fork返回给它0,但它的pid绝对不会是0,之所以fork返回0给它,是因为它随时可以调用getpid()来获取自己的pid 3)fork之后父子进程除非采用了同步手段,否则不能确定谁先运行,也不能确定谁先结束.认为子进程结束后父进程才从fork返回的,这是不对的,fork不是这样的,vfork才这样。 4)父进程执行了所有的进程,而子进程只执行了fork()后面的程序,这是因为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PC(程序计数器).
三)fork的另一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pid_t pid1;
pid_t pid2; pid1 = fork();
pid2 = fork(); printf("pid1:%d, pid2:%d\n", pid1, pid2);
} gcc test2.c -o test2 ./test2
pid1:18938, pid2:0
pid1:0, pid2:0
pid1:18938, pid2:18939
pid1:0, pid2:18940 程序分析:
1)执行test2时,启动一个进程,设这个进程为P0,PID为xxxxx
2)当执行到pid1 = fork();时,P0启动了一个进程,设这个进程为P1,它的PID为18938,暂且不管P1.
3)P0中的fork返回18938给pid1,继续执行到pid2 = fork();此时启动另一个新的进程,设为P2,P2的PID为18939 ,同样暂且不管P2.
4)P0的第二个fork返回18939给p2,最后P0的执行结果为pid1:18938, pid2:18939 5)再看P2,P2生成时,P0中的pid1=18938,所以P2中的pid1继承P0的pid1=18938,而作为子进程pid2=0,P2从第二个fork后开始执行,
最后输出pid1:18938, pid2:0.
6)回头看P1,P1中第一条fork返回0给pid1,然后接着执行后面的语句.而后面接着的语句是pid2 = fork();执行到这里,P1又产生了一个新进程,设为P3,先不管P3.
7)P1中第二条fork将P3的PID返回给pid2,P3的PID为18940,所以P1的pid2=18940。P1继续执行后续程序,结束,输出“pid1:0, pid2:18940”.
8)P3作为P1的子进程,继承P1中pid1=0,并且第二条fork将0返回给pid2,所以P3最后输出“pid1:0, pid2:0”.
9)所有的进程都执行完毕.
四)vfork与fork的区别
vfork与fork主要有三点区别: .fork():子进程拷贝父进程的数据段,堆栈段
vfork():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数据段 .fork()父子进程的执行次序不确定vfork 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在它调用 exec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 .vfork()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它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1)先用fork()进行试验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fork();
count++;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分析:
通过上面fork()的说明,这个程序的输出应该是:
./test
count= 1
count= 1 2)而将fork()换成vfork()呢,程序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vfork();
count++;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执行结果:
./test
count= 1
count= 1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分析:
通过将fork()换成vfork(),由于vfork()是共享数据段,为什么结果不是2呢,答案是:
vfork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它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3)做最后的修改,在子进程执行时,调用_exit(),程序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vfork(); if(pid==0)
{
count++;
_exit(0);
}
else
{
count++;
}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执行结果:
./test
count= 2 分析:如果子进程中如果没有调用_exit(0),则父进程不可能被执行,在子进程调用exec(),exit()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用.
所以加上_exit(0),使子进程退出,父进程执行.
这样 else 后的语句就会被父进程执行,又因在子进程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
所以子进程退出后把父进程的数据段 count 改成1了,子进程退出后,父进程又执行,最终就将count 变成了 2.
五)最后的总结: 1)fork()系统调用是创建一个新进程的首选方式,fork的返回值要么是0,要么是非0,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唯一区别是fork函数的返回值.
2)vfork()系统调用除了能保证用户空间内存不会被复制之外,它与fork几乎是完全相同的.vfork存在的问题是它要求子进程立即调用exec,
而不用修改任何内存,这在真正实现的时候要困难的多,尤其是考虑到exec调用有可能失败.
3)vfork()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当初fork()浪费用户空间内存的问题,因为在fork()后,很有可能去执行exec(),vfork()的思想就是取消这种复制.
4)现在的所有unix变量都使用一种写拷贝的技术(copy on write),它使得一个普通的fork调用非常类似于vfork.因此vfork变得没有必要.
5)写拷贝:子进程在创建后共享父进程的虚存内存空间,只是在两个进程中某一个进程需要向虚拟内存写入数据时才拷贝相应部分的虚拟内存.
.PID是一个从1到32768的正整数,其中1一般是特殊进程init,其它进程从2开始依次编号.当用完32768后,从2重新开始.
.对于单CPU而言,每一特定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占用CPU.
.一个称为“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pc)”的寄存器,指出当前占用 CPU的进程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位置
.当分给某个进程的 CPU时间已经用完,操作系统将该进程相关的寄存器的值,保存到该进程在进程表中对应的表项里面,把将要接替这个进程占用 CPU的那个进程的上下文,从进程表中读出,并更新相应的寄存器.
二)fork的一个例子: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id_t pid;
pid=fork();
if(pid<0)
printf("error in fork!");
else if(pid==0)
printf("I am the child process,ID is %d\n",getpid());
else
printf("I am the parent process,ID is %d\n",getpid());
} gcc test1.c -o test1 debian:/tmp# ./test1
I am the child process,ID is 2723
I am the parent process,ID is 2722 程序分析:
1)pid=fork();
先来看看子进程的表现:
操作系统调用fork()函数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子进程),并且在进程表中相应为它建立一个新的表项,
此时子进程得到CPU的调度,它的上下文被换入,占据 CPU,操作系统对fork的实现,使得子进程中fork调用返回0
所以在这个进程中pid=0,这个进程继续执行的过程中,if语句中 pid<0不满足,但是pid= =0是true。所以输出i am the child process...
父进程的表现:
操作系统对fork的实现,使这个调用在父进程中返回刚刚创建的子进程的pid(一个正整数),所以下面的if语句中pid<0,
pid==0的两个分支都不会执行。所以输出i am the parent process... 2)对子进程来说,fork返回给它0,但它的pid绝对不会是0,之所以fork返回0给它,是因为它随时可以调用getpid()来获取自己的pid 3)fork之后父子进程除非采用了同步手段,否则不能确定谁先运行,也不能确定谁先结束.认为子进程结束后父进程才从fork返回的,这是不对的,fork不是这样的,vfork才这样。 4)父进程执行了所有的进程,而子进程只执行了fork()后面的程序,这是因为子进程继承了父进程的PC(程序计数器).
三)fork的另一个例子: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pid_t pid1;
pid_t pid2; pid1 = fork();
pid2 = fork(); printf("pid1:%d, pid2:%d\n", pid1, pid2);
} gcc test2.c -o test2 ./test2
pid1:18938, pid2:0
pid1:0, pid2:0
pid1:18938, pid2:18939
pid1:0, pid2:18940 程序分析:
1)执行test2时,启动一个进程,设这个进程为P0,PID为xxxxx
2)当执行到pid1 = fork();时,P0启动了一个进程,设这个进程为P1,它的PID为18938,暂且不管P1.
3)P0中的fork返回18938给pid1,继续执行到pid2 = fork();此时启动另一个新的进程,设为P2,P2的PID为18939 ,同样暂且不管P2.
4)P0的第二个fork返回18939给p2,最后P0的执行结果为pid1:18938, pid2:18939 5)再看P2,P2生成时,P0中的pid1=18938,所以P2中的pid1继承P0的pid1=18938,而作为子进程pid2=0,P2从第二个fork后开始执行,
最后输出pid1:18938, pid2:0.
6)回头看P1,P1中第一条fork返回0给pid1,然后接着执行后面的语句.而后面接着的语句是pid2 = fork();执行到这里,P1又产生了一个新进程,设为P3,先不管P3.
7)P1中第二条fork将P3的PID返回给pid2,P3的PID为18940,所以P1的pid2=18940。P1继续执行后续程序,结束,输出“pid1:0, pid2:18940”.
8)P3作为P1的子进程,继承P1中pid1=0,并且第二条fork将0返回给pid2,所以P3最后输出“pid1:0, pid2:0”.
9)所有的进程都执行完毕.
四)vfork与fork的区别
vfork与fork主要有三点区别: .fork():子进程拷贝父进程的数据段,堆栈段
vfork():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数据段 .fork()父子进程的执行次序不确定vfork 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在它调用 exec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 .vfork()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它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1)先用fork()进行试验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fork();
count++;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分析:
通过上面fork()的说明,这个程序的输出应该是:
./test
count= 1
count= 1 2)而将fork()换成vfork()呢,程序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vfork();
count++;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执行结果:
./test
count= 1
count= 1
Segmentation fault (core dumped) 分析:
通过将fork()换成vfork(),由于vfork()是共享数据段,为什么结果不是2呢,答案是:
vfork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它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3)做最后的修改,在子进程执行时,调用_exit(),程序如下: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t main(void)
{
pid_t pid;
int count=0; pid=vfork(); if(pid==0)
{
count++;
_exit(0);
}
else
{
count++;
}
printf("count= %d\n",count); return 0;
} 执行结果:
./test
count= 2 分析:如果子进程中如果没有调用_exit(0),则父进程不可能被执行,在子进程调用exec(),exit()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用.
所以加上_exit(0),使子进程退出,父进程执行.
这样 else 后的语句就会被父进程执行,又因在子进程调用 exec 或 exit 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
所以子进程退出后把父进程的数据段 count 改成1了,子进程退出后,父进程又执行,最终就将count 变成了 2.
五)最后的总结: 1)fork()系统调用是创建一个新进程的首选方式,fork的返回值要么是0,要么是非0,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唯一区别是fork函数的返回值.
2)vfork()系统调用除了能保证用户空间内存不会被复制之外,它与fork几乎是完全相同的.vfork存在的问题是它要求子进程立即调用exec,
而不用修改任何内存,这在真正实现的时候要困难的多,尤其是考虑到exec调用有可能失败.
3)vfork()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当初fork()浪费用户空间内存的问题,因为在fork()后,很有可能去执行exec(),vfork()的思想就是取消这种复制.
4)现在的所有unix变量都使用一种写拷贝的技术(copy on write),它使得一个普通的fork调用非常类似于vfork.因此vfork变得没有必要.
5)写拷贝:子进程在创建后共享父进程的虚存内存空间,只是在两个进程中某一个进程需要向虚拟内存写入数据时才拷贝相应部分的虚拟内存.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