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的存储空间布局...
时间:2010-08-11 来源:richardxwb
转:http://blog.csdn.net/zhanghuiliang/archive/2008/07/03/2607340.aspx
从历史上讲,C程序一直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正文段。这是由CPU执行的机器指令部分。通常,正文段是可共享的,所以即使是频繁执行的程序(如文本编辑器、C编译器和shell等)在存储器中也只需有一个副本,另外,正文段常常是只读的,以防止程序由于意外而修改其自身的指令。
初始化数据段。通常将此段成为数据段,它包含了程序中需要明确地赋初值的变量。例如,C程序中出现在任何函数之外的声明:
Int maxcount = 99;
使此变量带有其初值存放在初始化数据段中。
a.初始化的全局变量
b.初始化的静态变量
非初始化数据段。通常将此段成为bss段,这一名称来源于一个早期的汇编运算符,意思是“block started by symbol”(由符号开始的块),在程序开始执行之前,内核将此段中的数据初始化为0或空指针。出现在任何函数外的C声明
Long sum[1000];
使此变量存放在非初始化数据段中。
a.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
b.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
栈。自动变量以及每次函数调用时所需保存的信息都存放在此段中。每次调用函数时,其返回地址以及调用者的环境信息(例如某些机器存储器的值)都存放在栈中。然后,最近被调用的函数在栈上为其自动和临时变量分配存储空间。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栈,可以递归调用C函数。递归函数每次调用自身时,就使用一个新的栈帧,因此一个函数调用实例中的变量集不会影响另一个函数调用实例中的变量。
堆。通常在堆中进行动态存储分配。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惯例,堆位于非初始化数据段和栈之间。
图1显示了这些段的一种典型安排方式。这是程序的逻辑布局,虽然并不要求一个具体实现一定以这种方式安排其存储空间,但这是一种我们便于说明的典型安排。对于X86处理器上的Linux,正文段从0x08048000单元开始,栈底则在0xC0000000之下开始(在这种特定结构中,栈从高地址向低地址方向增长)。堆顶和栈底之间未用的虚拟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