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pter模式
时间:2010-07-17 来源:pzq821111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Adapter模式:关键特征
意图:使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个原有对象与某个接口匹配。
问题:系统的数据和行为都正确,但接口不符。通常用于必须从抽象类派生时。
解决方案:Adapter模式提供了具有所需接口的包装类。
参与者与协作者: Adapter改变了Adaptee的接口,使Adaptee与Adapter的基类Target匹配。这样Client就可以使用Adaptee了,好像它是Target类型。
效果:Adapter模式使原有对象能够适应新的结构,不受其接口的限制。
实现:将原有类包含在另一个类之中。让包含类与需要的接口匹配,调用被包含类的方法。
Adapter模式有两种类型:对象Adapter模式、类Adapter模式。
Facade模式简化了接口,而Adapter模式则将一个已有的接口转换成另一个接口。
场景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显卡,也有很多人知道显卡的本名——图形适配器。恩,是的,正好这回说说Apater模式,就拿显卡来例子来分析一下Adapter模式。
我们知道显示器(Client)是用来显示图形的,它是不能显示数据,它只能够接受来自图形发送设备Target的信号。可是我们手头上只有CPU(Adaptee)这个产生各种描述图形的数据的数据发送器。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让显示器进行显示,可是这两个部件却是不兼容的。于是我们需要一个中间设备,它能够将CPU“适配”于显示器,这便是我们的显卡——图形适配器(Adapter)。
java 代码
// 图形发送设备
public class Target {
/**
* 传送图形信号
*/
public String request() {
return "Graphic sender";
}
}
java 代码
// 显示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target = new Targete();
System.out.println(target.request());
}
}
可是我们的CPU(Adaptee)只能输出0/1数据,他是个计算器,而不是图形发送设备(Target)。
java 代码
// CPU
public class Adaptee {
/**
* CPU输出的数据
*/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CPU data";
}
}
这个时候我们的显卡(Adapter)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它负责对CPU进行适配,通过将CPU传过来的数据转换成图形信号,从而将CPU伪装成一个图形发送设备。
java 代码
// 显卡,即我们的适配器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t {
// 被代理的设备
private Adaptee apt = null;
/**
* 装入被代理的设备
*/
public Adapter(Adaptee apt) {
this.apt = apt;
}
/**
* 被代理的设备传过来的数据转换成为图形输出
*/
public String request() {
return apt.getData();
}
}
这样,我们的电脑的显示流程就变成CPU-显卡-显示器: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CPU经过显卡的适配后“变”成了图形发送装置了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new Adaptee());
System.out.println(target.request());
}
}
上面的这种依赖于对象组合的Adapter模式叫做对象适配器(Object Adapter)。它的特征是继承/实现某一方的类(Target),如这里的图形发送器,同时内部包含一个被适配的类(Adaptee),如这里的CPU。通过重写其父类的方法来进行适配。
另一种的Adapter实现
对于Adapter模式,还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这种适配方式叫做类适配器(Class Adapter)。它与Object Adapter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继承被适配的对象。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r, Adaptee {
......
}
这样的代码在C++中是合法的,但是在Java中规定最多只能继承一个父类,而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IAdaptee的接口,然后将我们的Adapter继承Target同时实现IAdaptee。
java 代码
// IAdaptee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Adaptee {
String getData();
}
java 代码
// Adaptee 实现IAdaptee
public class Adaptee implements IAdaptee {
......
}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t implements IAdaptee {
private IAdaptee apt = null;
public Adapter(IAdaptee apt) {
this.apt = apt;
}
public String request() {
return apt.getData();
}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apt.getData();
}
}
对于我们的显示器(Client)方面,Class Adapter跟Object Adapter一样,所以不需要进行修改。
对于Class Adapter,大家也看见了,在Adapter中因为是实现了IAdaptee接口,因此需要实现getData()的接口。一旦Target和IAdaptee拥有相同的方法时,会出现麻烦的。所以尽量优先使用Object Adapter的模式。
小结
作为总结,我觉得显卡本身的定义便很能表达Apater设计模式:“它是主机与显示器之间连接的“桥梁”,作用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送来的的影象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认识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象。”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mengxinzhangteng/archive/2008/02/25/2118645.aspx
Adapter模式:关键特征
意图:使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个原有对象与某个接口匹配。
问题:系统的数据和行为都正确,但接口不符。通常用于必须从抽象类派生时。
解决方案:Adapter模式提供了具有所需接口的包装类。
参与者与协作者: Adapter改变了Adaptee的接口,使Adaptee与Adapter的基类Target匹配。这样Client就可以使用Adaptee了,好像它是Target类型。
效果:Adapter模式使原有对象能够适应新的结构,不受其接口的限制。
实现:将原有类包含在另一个类之中。让包含类与需要的接口匹配,调用被包含类的方法。
Adapter模式有两种类型:对象Adapter模式、类Adapter模式。
Facade模式简化了接口,而Adapter模式则将一个已有的接口转换成另一个接口。
场景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什么是显卡,也有很多人知道显卡的本名——图形适配器。恩,是的,正好这回说说Apater模式,就拿显卡来例子来分析一下Adapter模式。
我们知道显示器(Client)是用来显示图形的,它是不能显示数据,它只能够接受来自图形发送设备Target的信号。可是我们手头上只有CPU(Adaptee)这个产生各种描述图形的数据的数据发送器。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让显示器进行显示,可是这两个部件却是不兼容的。于是我们需要一个中间设备,它能够将CPU“适配”于显示器,这便是我们的显卡——图形适配器(Adapter)。
java 代码
// 图形发送设备
public class Target {
/**
* 传送图形信号
*/
public String request() {
return "Graphic sender";
}
}
java 代码
// 显示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arget target = new Targete();
System.out.println(target.request());
}
}
可是我们的CPU(Adaptee)只能输出0/1数据,他是个计算器,而不是图形发送设备(Target)。
java 代码
// CPU
public class Adaptee {
/**
* CPU输出的数据
*/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CPU data";
}
}
这个时候我们的显卡(Adapter)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它负责对CPU进行适配,通过将CPU传过来的数据转换成图形信号,从而将CPU伪装成一个图形发送设备。
java 代码
// 显卡,即我们的适配器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t {
// 被代理的设备
private Adaptee apt = null;
/**
* 装入被代理的设备
*/
public Adapter(Adaptee apt) {
this.apt = apt;
}
/**
* 被代理的设备传过来的数据转换成为图形输出
*/
public String request() {
return apt.getData();
}
}
这样,我们的电脑的显示流程就变成CPU-显卡-显示器: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CPU经过显卡的适配后“变”成了图形发送装置了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new Adaptee());
System.out.println(target.request());
}
}
上面的这种依赖于对象组合的Adapter模式叫做对象适配器(Object Adapter)。它的特征是继承/实现某一方的类(Target),如这里的图形发送器,同时内部包含一个被适配的类(Adaptee),如这里的CPU。通过重写其父类的方法来进行适配。
另一种的Adapter实现
对于Adapter模式,还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这种适配方式叫做类适配器(Class Adapter)。它与Object Adapter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继承被适配的对象。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r, Adaptee {
......
}
这样的代码在C++中是合法的,但是在Java中规定最多只能继承一个父类,而可以实现多个接口。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IAdaptee的接口,然后将我们的Adapter继承Target同时实现IAdaptee。
java 代码
// IAdaptee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Adaptee {
String getData();
}
java 代码
// Adaptee 实现IAdaptee
public class Adaptee implements IAdaptee {
......
}
java 代码
public class Adapter extends Target implements IAdaptee {
private IAdaptee apt = null;
public Adapter(IAdaptee apt) {
this.apt = apt;
}
public String request() {
return apt.getData();
}
public String getData() {
return apt.getData();
}
}
对于我们的显示器(Client)方面,Class Adapter跟Object Adapter一样,所以不需要进行修改。
对于Class Adapter,大家也看见了,在Adapter中因为是实现了IAdaptee接口,因此需要实现getData()的接口。一旦Target和IAdaptee拥有相同的方法时,会出现麻烦的。所以尽量优先使用Object Adapter的模式。
小结
作为总结,我觉得显卡本身的定义便很能表达Apater设计模式:“它是主机与显示器之间连接的“桥梁”,作用是控制电脑的图形输出,负责将CPU送来的的影象数据处理成显示器认识的格式,再送到显示器形成图象。”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mengxinzhangteng/archive/2008/02/25/2118645.aspx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