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L中用erase()方法遍历删除元素
时间:2010-05-31 来源:beautykingdom
STL中的容器按存储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按以数组形式存储的容器(如:vector 、deque);另一类是以不连续的节点形式存储的容器(如:list、set、map)。在使用erase方法来删除元素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在 使用 list、set 或 map遍历删除某些元素时可以这样使用:
正确使用方法1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itList = List.erase( itList);
}
else
itList++;
}
或
正确使用方法2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List.erase( itList++);
}
else
itList++;
}
下 面是两个错误的使用方法:
错误使用方法1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itList++)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List.erase( itList);
}
}
或
错误使用方法2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itList = List.erase( ++itList);
}
else
itList++;
}
正 确使用方法1:通过erase方法的返回值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正确使用方法2:在调用erase方法之前先使用 “++”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错误使用方法1:在调用erase方法之后使用“++”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由于在调用 erase方法以后,该元素的位置已经被删除,如果在根据这个旧的位置来获取下一个位置,则会出现异常。
错误使用方法2:同上。
这 里“++”运算符与我们平常的理解刚好相反,erase( itList++) 是先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在删除; erase( ++itList) 是删除以后再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在使用 vector、deque遍历删除元素时,也可以通过erase的返回值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正确使用方法 std::vector< int> Vec;
std::vector< int>::iterator itVec;
for( itVec = Vec.begin(); itVec != Vec.end(); )
{
if( WillDelete( *itVec) )
{
itVec = Vec.erase( itVec);
}
else
itList++;
}
注 意:vector、deque 不能像上面的“正确使用方法2”的办法来遍历删除。
假如有一个列表 ShipList,里面的内容是0、1、2、3...9, 如果要从中删除那些取余3后为0或为1的数,删除后应该得出的结果是 2、5、8。
但如果是这样操作:
std::<int >::iterator it;
for( it = ShipList.begin(); it != ShipList.end(); it++)
{
if( (*it) % 3 == 0 || (*it) % 3 == 1)
ShipList.erase( it++);
}
这样的话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得出的结果是 1、2、4、5、7、8(没有删除取余3后等于1的数);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执行到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即ShipList.end() - 1 )时,迭代器可能还会执行两次“++”,如果是这样那么it就到达了 ShipList.end() + 1 的位置,这样也会报错。
erase( itList++) 是先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再删除; erase( ++itList) 是删除以后再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我认为,erase(itList++)是itList先传递值给erase(),然后再自增;
erase(++itList) 是先自增,然后再把自增后的值传递给erase(),这个是出错的根源。
from:
http://www.cppblog.com/Herbert/archive/2009/01/08/70479.html
在 使用 list、set 或 map遍历删除某些元素时可以这样使用:
正确使用方法1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itList = List.erase( itList);
}
else
itList++;
}
或
正确使用方法2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List.erase( itList++);
}
else
itList++;
}
下 面是两个错误的使用方法:
错误使用方法1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itList++)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List.erase( itList);
}
}
或
错误使用方法2 std::list< int> List;
std::list< int>::iterator itList;
for( itList = List.begin(); itList != List.end(); )
{
if( WillDelete( *itList) )
{
itList = List.erase( ++itList);
}
else
itList++;
}
正 确使用方法1:通过erase方法的返回值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正确使用方法2:在调用erase方法之前先使用 “++”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错误使用方法1:在调用erase方法之后使用“++”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由于在调用 erase方法以后,该元素的位置已经被删除,如果在根据这个旧的位置来获取下一个位置,则会出现异常。
错误使用方法2:同上。
这 里“++”运算符与我们平常的理解刚好相反,erase( itList++) 是先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在删除; erase( ++itList) 是删除以后再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在使用 vector、deque遍历删除元素时,也可以通过erase的返回值来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正确使用方法 std::vector< int> Vec;
std::vector< int>::iterator itVec;
for( itVec = Vec.begin(); itVec != Vec.end(); )
{
if( WillDelete( *itVec) )
{
itVec = Vec.erase( itVec);
}
else
itList++;
}
注 意:vector、deque 不能像上面的“正确使用方法2”的办法来遍历删除。
假如有一个列表 ShipList,里面的内容是0、1、2、3...9, 如果要从中删除那些取余3后为0或为1的数,删除后应该得出的结果是 2、5、8。
但如果是这样操作:
std::<int >::iterator it;
for( it = ShipList.begin(); it != ShipList.end(); it++)
{
if( (*it) % 3 == 0 || (*it) % 3 == 1)
ShipList.erase( it++);
}
这样的话会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得出的结果是 1、2、4、5、7、8(没有删除取余3后等于1的数);另外一个问题是当执行到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即ShipList.end() - 1 )时,迭代器可能还会执行两次“++”,如果是这样那么it就到达了 ShipList.end() + 1 的位置,这样也会报错。
erase( itList++) 是先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再删除; erase( ++itList) 是删除以后再获取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我认为,erase(itList++)是itList先传递值给erase(),然后再自增;
erase(++itList) 是先自增,然后再把自增后的值传递给erase(),这个是出错的根源。
from:
http://www.cppblog.com/Herbert/archive/2009/01/08/70479.html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