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可能更加注重数据的安全性而非性能,这对NOS来说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打开IDE硬盘的一些有用的优化应该没什么害处吧。看看这个命令:hdparm,它的作用是显示、设置硬盘(包括光驱)的参数。我们可以先用hdparm-i/dev/hda查看hda这块硬盘的参数设置,再根据情况来修改,如:hdparm-c1可将硬盘的I/O读写支持由16位改为32位,hdparm-m16是开启硬盘的MultiCount。在执行这条命令之前最好先用-i参数确定你的硬盘所能支持的最大MultiCount数。主要优化的就是这两项了,其他的不敢确定也别乱来。可以用hdparm-t/dev/had在优化前后测试硬盘性能。
允许root从远程登录
Linux的默认安全设置是root不能从远程工作站登录,这使我们对Linux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造成了不小的麻烦,/etc/securtty正是控制这一机制的关键文件,在这个配置文件的root小节中加入pts/0、pts/1等你希望root能够登录的终端名就行了。
恢复被覆盖的MBR(主引导扇区)的Linux引导程序LILO
如果LILO安装在MBR,那么先装Linux再安装Windows,LILO就会被覆盖,这时我们将无法从硬盘引导Linux,怎么办?我们可以启动到Windows命令行模式,从Linux光盘上拷贝loadlin.exe和vmlinuz两个文件到Windows分区,然后执行loadlinvmlinuzroot=/dev/had?rw。这条命令的作用是从指定的分区启动Linux,并将根分区(1)设为读写模式,这样就可以修改Linux的大部分设置或者恢复LILO。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启动的Linux并不完整,如:MSDOS、VFAT文件系统的支持、网络等都无法使用,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这样启动,我们可以利用mkbootdisk来创建Linux启动盘,用这张启动盘启动Linux,就能完全使用Linux了。启动Linux以后,只要将/etc/lilo.conf文件的第一项boot=/dev/hda?改为boot=/dev/hda,然后执行lilo就能恢复从MBR启动Linux。配置文件一览表文件位置及名称作用/etc/rc.d/rc.sysinit系统启动时的公用服务配置/etc/rc.d/rc.local系统启动时的本地服务配置/etc/bashrc、/etc/profilebashshell的公用配置/home/username/.bashrc各用户私人bashshell配置/etc/securetty终端安全设置/etc/hosts主机名与ip地址的对应文件/etc/resolv.confdns服务器配置/etc/squid.conf或/etc/squid/squid.confsquid代理服务器软件配置/etc/smb.conf或/etc/samba/smb.conf基于smb的网上邻居配置/etc/dhcpd.conflinux下的dhcp服务器配置文件/etc/filesystems系统支持的文件系统列表/etc/fstab当前系统中已激活分区的信息/etc/host.conf指定系统搜索dns记录的配置文件/etc/lilo.conf启动程序lilo的配置文件
Linux系统的大部分控制都是基于配置文件的,了解这些配置文件能更有利于使用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