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战攻略之NFS服务器安装配置
时间:2009-03-23 来源:sjhf
Linux实战攻略之NFS服务器安装配置 如果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时已经默认安装了NFS组件,接下来的工作主要是配置相关文件使服务器提供NFS服务,步骤如下。 (1)设定某台计算机为NFS服务器,并在后台启动相关的守护进程(在"服务配置"中启动)。一般来说,如果NFS服务器要提供服务,必须启动inet、portmap、nfs和mount这4个守护进程并保持在后台运行。 (2)规划服务器分区,从安全等方面定义哪些分区作为要共享的文件系统。 (3)在客户端列表中定义每一台客户机的参数。 (4)修改/etc/exports。 (5)重新启动NFS服务器,启动方法可采用命令行的方式,即/etc/rc.d/init.d/nfs restart。服务器端文件系统的共享设置有3种方法,一是直接修改/etc/exports文件;二是用exports命令来增加和删除目录;三是图 形化的配置方法。 1、 了解NFS网络文件的系统结构 NFS网络文件的系统结构包括如下目录结构: 1./etc/exports 这个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过系统并没有默认值,所以这个文件不一定会存在。可能要使用vi主动建立起这个文件,接下来的设定也仅仅是这个文件。 2./usr/sbin/exportfs 这是维护NFS共享资源的命令,我们可以用其重新分享/etc/exports变更的目录资源,并将NFS Server分享的目录卸载或重新分享等。这个命令是NFS系统中相当重要的一个,至于命令的用法在后面章节再介绍。 3./usr/sbin/showmount showmount命令主要用在Client端,可以用来查看NFS共享出来的目录资源。 4./var/lib/nfs/*tab 在NFS服务器的登录文件都放置到/var/lib/nfs/目录中,在该目录下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登录文件,一个是etab,主要记录了NFS所分享出来的目录的完整权限设定值;另一个是xtab,记录曾经连接到此NFS主机的相关客户端数据。 2 配置/etc/exports文件 用户可以把需要共享的文件系统直接编辑到/etc/exports文件中,这样当NFS服务器重新启动时系统就会自动读取/etc/exports文 件,从而告诉内核要输出的文件系统和相关的存取权限。在下面的例子中显示了/etc/exports文件中几个条目项的内容,被挂载在/pub目录下的文 件系统具有只读访问权限,所有的计算机在访问文件系统的时候不必经过安全检查。编辑/etc/exports文件: # vi /etc/exports /usr/sys/src -maproot=daemon host2 /usr/ports -ro -network 192.168.1.0 从上面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exports文件的格式,首先是定义要共享的文件目录。必须使用绝对路径,而不能使用符号链接。然后设置对这个目录进行访 问限制的参数,用于保证安全性。在第1行设置中,将/usr/sys/src目录共享出去。但限制客户机上的root用户等价于本机上的daemon用 户,以避免客户机上的root用户拥有这个服务器上的root权限进行非法操作。此后的host2参数是主机名,从而限制只有host2才能共享这个 /usr/sys/src目录;第2行设置共享/usr/ports目录,但限制为只允许读取,并且也只有网络上的192.168.1.0计算机才能访问 这个共享目录。 (1)rw:可读写权限。 (2)ro:只读权限。 (3)no_root_squash:当登录NFS主机使用共享目录的使用者是root时,其权限将被转换成为匿名使用者,通常它的UID与GID都会变成nobody身份。 (4)root_squash;如果登录NFS主机使用共享目录的使用者是root,那么对于这个共享的目录来说,它具有root的权限。 (5)all_squash:忽略登录NFS使用者的身份,其身份都会被转换为匿名使用者,通常即nobody。 (6)anonuid:通常为nobody,也可以自行设定这个UID的值,UID必须存在于/etc/passwd中。 (7)anongid:同anonuid,但是变为Group ID。 (8)sync:同步写入资料到内存与硬盘中。 (9)async:资料会先暂存于内存中,而非直接写入硬盘。 主机可以使用以下格式。 (1)单个机器:一个全限定域名(能够被服务器解析)、主机名(能够被服务器解析)或IP地址。 (2)使用通配符来指定的机器系列,使用 * 或 ?字符来指定一个字符串匹配。IP地址中不使用通配符。如果反向DNS查询失败,它们可能会碰巧有用。在完整域名中指定通配符时,点(.)不包括在通配符 中。例如,*.example.com包括one.example.com,但不包括one.two.example.com.。 (3)IP网络:使用a.b.c.d/z,a.b.c.d是网络,z是子网掩码中的位数(如192.168.0.0/24)。另一种可以接受的格式是 a.b.c.d/netmask,a.b.c.d是网络,netmask是子网掩码(如192.168.70.8/255.255.255.0)。 3 激活服务portmap和nfsd 命令如下: # /etc/rc.d/init.d/portmap start # /etc/rc.d/init.d/nfs start portmap激活之后,就会出现一个端口号为111的sunrpc的服务。至于nfs则会激活至少两个以上的系统守护进程,然后就开始监听Client PC的需求。使用cat/var/log/messages可以查看操作是否成功: #cat /var/log/messages Nov 16 15:04:45 cao portmap: portmap startup succeeded Nov 16 15:04:53 cao nfs: Starting NFS services: succeeded Nov 16 15:04:54 cao nfs: rpc.rquotad startup succeeded Nov 16 15:04:54 cao nfs: rpc.mountd startup succeeded Nov 16 15:04:54 cao nfs: rpc.nfsd startup succeeded 4、 exportfs命令 如果修改了/etc/exports文件后不需要重新激活nfs,只要重新扫描一次/etc/exports文件,并且重新将设定加载即可: # exportfs [-aruv] 参数说明如下。 (1)-a:全部挂载(或卸载)/etc/exports文件内的设定。 (2)-r:重新挂载/etc/exports中的设置,此外同步更新/etc/exports及/var/lib/nfs/xtab中的内容。 (3)-u:卸载某一目录。 (4)-v:在export时将共享的目录显示在屏幕上。 5 检验目录/var/lib/nfs/xtab 检验所共享的目录内容,查看/var/lib/nfs/xtab文件: # vi /var/lib/nfs/xtab /home/cao 192.168.0.1(rw,sync,wdelay,hide,secure,root_squash, no_all_squash,subtree_check,secure_locks, mapping=identity,anonuid=-2, anongid=-2) 此即/home/cao这个共享出去的目录预设NFS中的属性。 6、 showmount showmount命令如下: # showmount [-ae] hostname 参数说明如下。 (1)-a或-all:以host:dir这样的格式来显示客户主机名和挂载点目录。 (2)-d或-directories:仅显示被客户挂载的目录名。 (3)-e或-exports:显示NFS服务器的输出清单。 (4)-h或-help:显示帮助信息。 (5)-v或-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6)--no-headers:禁止输出描述头部的信息。 当要扫描某一主机所提供的NFS共享的目录时,使用showmount -e IP(或主机名称hostname)即可。 7、 观察激活的端口号 命令如下: # netstat -utln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tcp 0 0 0.0.0.0:111 0.0.0.0:* LISTEN |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