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 游戏榜单
  • 软件榜单
关闭导航
热搜榜
热门下载
热门标签
php爱好者> php文档>我的一大步

我的一大步

时间:2008-02-25  来源:zhenyu3k

    笔记本的winxp越来越慢了,我没有勇气重装系统。看着旁边的台式机的linux,被我折腾的时间远远超过windows,虽然系统依然强壮,但空间已经不多了。我该怎样面对其400多G的数据呢?我不断的告诫自己,千万别找不自在。我知道重装系统后接下来的就是恶梦,整理数据一不小心,后果很严重。
”不是有ghost嘛“。
”不用它已经很久了,况且ghost在lvm面前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长痛还是短痛?错误是否轮回?重新审定后,我决定迈出这”人类的一小步,我的一大步“。电脑的价值在哪里?
问题1:电脑突然死机,担心什么?
问题2:电脑丢了,后悔什么?
答1:完了,没存盘。
答2:数据丢了。
可能你会哭天抢地的诅咒小偷,偷了价值不菲的电脑。这里我只能安慰你一下”兄弟,钱乃身外之物“。

    ”数据,数据...“这样的口号让我想到了投名状中的被围在苏州城中的士兵喊”馒头,馒头...“。以前为了馒头去打仗,现在为了数据去走险...这就是数据的价值。我有价值的数据在哪儿?
我想到了使用dos到windows到aix到linux到bsd到solaris的经历;
我想到了上网的ie,opera,firefox,navigator和seamonkey的体验;
我想到了turbo c,bc,delphi,eclipse和netbeans这些开发工具;
我想到了office,mplayer,kugoo,winrar,迅雷等等等等;
......
最后我的鼠标提留在《报销记录单》上。这是一份跟随了我两年多的文档。当我打开它时,仿佛告诉我:”加油呀!钱进的道路必须越走越宽“。
    恍然大悟,有价值的数据不是上面罗列的应用程序(虽然有些还不便宜)。我尝试过太多的应用程序了,程序总是不断的更新或被替代。有价值的数据是你有意或者无意间整理的、积累的、沉淀的,甚至看起来都微不足道的那些文档。
”忽悠吧,我用acdsee都几十年了,还就一个版本“。
”以您的IQ,怎么可能呢。不过,我现在改左手用鼠标了,让右手可以休息“。
适当的改变一下,会更精彩。
    一个片段闪过。2007年的某个时候,我需要同步我不同电脑中的邮件。虽然不同的OS平台,好在都使用thunderbird,小心一点问题不大。由于我不是使用固定的机器收发邮件,难免导致邮件丢失。后来我决心使用gmail保存我的所有邮件。一直用到现在,我很满意,解决了丢失邮件和安装配置客户端的问题。缺点是看邮件较慢和缺少本地的人性化功能。瑕不掩瑜,谁在乎呢?
    我有时查找以前的刻录资料,常常会看到刻录了favorite这个目录。在这个ie的收藏夹中,不乏我现在都认为有价值的书签。基于常丢失书签的理由,我认识了del.icio.us这个网络书签。开始时,我只是把del.icio.us当成本地书签的备份,看不到其巨大的优点。甚至一直不满意其看似杂乱无章的越来越多的tag。直到最近看到庄秀丽老师的一片文章《为什么要用社会性书签》http://sociallearnlab.org/blog/,犹如醍醐灌顶。
    以前发现的过程是google或baidu,为什么不在del.icio.us中发现呢?这个不断成长的个性化学习网络正是我需要的。无为而治的网络,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网络。
”我不想公开的书签呢“?
”还有其他的网络书签呀。如:google书签或百度搜藏等。
在你选择前,搜索一下‘杨致远 雅虎事件’“。
    书签数据搞定了,还有其他数据呢?有自己创建的数据如:计划、体会、报销记录等(包括修改的他人的文档);引用的文档如:postgresql中文手册、摄影技巧pdf;是否保密如:报销记录最好别给人看,中文手册就没关系了;还有表现形式如:freenas安装视频需要flash播放器,odt文件需要openoffice;还有大小之分如:一个1G的java学习video就不太合适以网络的方式来观看了。等等这些深究下去......“打住,不是今天的主题”。
    中学的时候,记了一个学期的笔记本绝对比课本重要。自己辛苦写的《centos使用心得》绝对比目前所有的unix手册重要(对个人)。来之不易的东西更显宝贵。自己辛苦创建、整理的数据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小时候是这样学习的:看书、摘抄笔记、做题、考试。有了电脑和网络后是这样的学习:google或百度一堆的结果网页存为文件、按照目录分类、使用word笔记(copy文字或引用url)。到现在为止,我有大概400多M的摘选网络文件,但我很少查阅他们。我还是习惯使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查找,重复这个过程,浪费大量的时间。
    后来有了wiki,有了scrapbook,然后我建了wiki知识库(个人访问)。scrapbook获取google或百度的搜索网页,wiki整理。用了才知道,其实使用wiki写文档蛮痛苦的,如文档格式、wiki语法不通用等,这使得我不能专注内容。wiki对于我的唯一的优点是其跨平台能力。我认为如果不是多人合作,还是不要使用wiki。相比之下,office的对于文档写作的兼容性倒是不错,msoffice和openoffice对文档的操作和展现差不多。
    scrapbook用了很久,抓取和组织网页感觉不错。直到有天,我想看看internet上的原文的回帖时,费了很大劲才找到获取时的url。基于wiki和scrapbook的这些不足,我归档了600多M的wiki(啊!规模还不小)和50多M的scrapbook数据库后,废弃了wiki和scrapbook,重新启用了office和zotero。
    接触到社会化网络后,我又开始审视zotero。这里推荐一篇文章《Zotero:个人信息管理帮手》。我认同作者的观点:”作为个人信息收藏或者研究工具,Zotero是优秀的。但之所以我不愿意使用这个工具,主要是它没有社会性“。随后,找到了google notebook。以我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google notebook可以代替zotero,但是不能代替del.icio.us。google notebook和del.icio.us是互补的2个产品。
    有案例可以说明:我想写个gm脚本,修正del.icio.us中文查找的问题(很不幸,这个脚本失败了)。
google或百度后找到了一堆的网站,发现了http://www.firefox.net.cn/dig/toc/。我觉得这个资源很好,于是我del.icio.us了。学习后,我知道写gm脚本的关键是javascript语言。目前,我只需要编写javascript对meta标签操作的程序代码。搜索引擎返回的网页中大多有相关代码,而代码只是很小部分的文字量,10行左右。并且有些网站不是我喜欢的(有病毒报告)。所以,我使用google notebook摘取这些代码片段,并创建了一个名称为javascript的笔记本,针对其中的笔记标记tag,然后共享。
    通过使用gmail、del.icio.us、google书签、google notebook和博客,我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还安全的转移了部分数据文档。
”还有呢?你上面不是提到了1G的java学习video吗“? ”这个,我目前只是放到了本地的硬盘中。并且忘了是那个url来的,所以没有del.icio.us出来“。
”还有你的《报销记录单》呢“?
”这个,我已经放到gmail中了,加了个星标“。
    当然,这也有些缺点。1:”如果不能上网,啥事都做不了“。2:”个人隐私得不到保证“。3:”用起来不爽“。的确,不能上网,就看不到搜集和整理的数据了。给你一台不能接受信号的电视,肯定没人开机看它的雪花点屏幕。所以,我一般在不能上网的时候做点其他事情,出去看看蓝天白云或多陪陪家里人。
    目前,我剩下的数据文档已经不多了。组织好目录结构,备份(u盘、移动硬盘)或者版本控制(subversion)。然后,我就可以痛快的对这些电脑下手了(记得保留配置信息)。从重装系统到数据的整理到学习的革命,我迈出了一大步。

后话:gos是不是终极目标呢?
相关阅读 更多 +
排行榜 更多 +
辰域智控app

辰域智控app

系统工具 下载
网医联盟app

网医联盟app

运动健身 下载
汇丰汇选App

汇丰汇选App

金融理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