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与环境
时间:2007-12-07 来源:geekone
前言:刚从新浪博客搬家到这里,从第一篇文章开始要重新振奋一下
先谈谈框架的概念吧,简单的理解就是可重用的组件,但是这样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偶然想到了环境的概念,来相互比较一下,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
作为软件业的趋势是朝着面向对象化的方向发展,因而提出了很多为了封装低层的重复性的操作的实现框架,并且提供给程序员可供扩展的空间,可以加入特殊的需求性组件;这就好比新成立的一家公司,职员、总经理、保安各自有活动的范围区域,在不需要有业务委派的情况下,他们是独立地在一个整体的环境里工作,当需要进行传送文件、分配任务等交互活动的时候,就会有类似于中间件衔接的问题出现,是委托由秘书向经理汇报,约定一个见面时间,还是直接地到总经理办公室敲门,这种在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在程序的实现上就是一种设计架构问题了,在一个成熟的框架中,这种架构已经成为程序员如何组织代码的总体思路,就比如给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招聘相应职位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分管不同的业务,业务之间如何紧密的配合,生活中我们往往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程序中,架构设计通常就会考虑用一种格式相对固定的文件来规范代码的实现。
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使之用简洁高效的交互手段完成公司的常见业务,这是我们最需要关心的问题,比如公司中处理最多的文件信息管理,是通过信息采集者搜集到一定的订单或是公司外部传来的信件,是通过采集者集中处理后将结果递交还是转交给单据维护人员进行下一步的验证,这涉及到数据量的大小,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分流,前台的接收与后台的业务处理要保持一个信息一致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