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的设计模式及七大原则
时间:2007-10-18 来源:wheer
设计模式:
七大原则
- 长尾
小型网站构成了互联网内容的大部分内容;细分市场构成了互联网的大部分可能的应用程序。所以,利用客户的自服务和算法上的数据管理来延伸到整个互联网,到达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到达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 - 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
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地由数据驱动。因此:为获得竞争优势,应设法拥有一个独特的,难于再造的数据资源。 - 用户增添价值
对互联网程序来说,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用户多大程度上会在你提供的数据中,添加他们自己的数据。因而,不要将你的“参与的体系”局限于软件开发。要让你的用户们隐式和显式地为你的程序增添价值。 - 默认的网络效应
只有很小一部分用户会不嫌麻烦地为你的程序增添价值。因此:要将默认设置得使聚合用户的数据,成为用户使用程序的副产品。 - 一些权力保留
知识产权保护限制了重用也阻碍了实验。因而,在好处来自于集体智慧而不是私有约束的时候,应确认采用的门槛要低。遵循现存准则,并以尽可能少的限制来授权。设计程序使之具备可编程性和可混合性。 - 永远的测试版
当设备和程序连接到互联网时,程序已经不是软件作品了,它们是正在展开的服务。因此,不要将各种新特性都打包到集大成的发布版本中,而应作为普通用户体验的一部分来经常添加这些特性。吸引你的用户来充当实时的测试者,并且记录这些服务以便了解人们是如何使用这些新特性的。 - 合作,而非控制
Web 2.0的程序是建立在合作性的数据服务网络之上的。因此:提供网络服务界面和内容聚合,并重用其他人的数据服务。支持允许松散结合系统的轻量型编程模型。 - 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PC不再是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唯一访问设备,而且局限于单一设备的程序的价值小于那些相连接的程序。因此:从一开始就设计你的应用程序,使其集成跨越手持设备,PC机,和互联网服务器的多种服务。
七大原则
- 服务,而不是打包的软件,具有高成本效益的可伸缩性。
- 控制独特的、难以再造的数据源,并且用户越多内容越丰富。
- 把用户作为共同开发者来信任。
- 利用集体智慧。
- 通过客户的自服务来发挥长尾的力量。
- 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 轻量型用户界面、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