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对齐的一篇好文章,以及对他的一个结..
时间:2007-05-10 来源:bob_zhang2004
我觉得,porting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大块:
1>endian问题
2〉对齐问题
3〉支持国际化的问题(也就是能否支持各种国家文字,或者说i18n)
对齐问题参考:
http://www.yuanma.org/data/2006/0723/article_1213.htm
说的太透彻了。
但是 , 里面有一句话说错了, 或者不对,
就是:
#include <stdio.h> |
在pc x86上的运行结果:
*p=0x78
*(p+3)=0x12
*pshort=0x3456
modified
*pshort=0xaabb
a=0x12aabb78
zlb size =7
------------------
在ARM上的运行结果(Xscale ixp425 , big-endian)
#
# ./test
*p=0x12
*(p+3)=0x78
*pshort=0x1234 //注意这里的区别,这里是关键,
modified
*pshort=0xaabb
a=0xaabb5678
zlb size =7
-----
帖3:
struct zlb { |
在移植上面是不好的,也就是__packed__最好不要用。 如果要用,也要人为填充:
struct zlb { |
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空间换时间,免得编译器受累。
----------
帖4:
from : http://www.yuanma.org/data/2006/0723/article_1213.htm 先让我们看四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1.数据类型自身的对齐值: 对于char型数据,其自身对齐值为1,对于short型为2,对于int,float,double类型,其自身对齐值为4,单位字节。 2.结构体或者类的自身对齐值:其成员中自身对齐值最大的那个值。 3.指定对齐值:#pragma pack (value)时的指定对齐值value。 4.数据成员、结构体和类的有效对齐值:自身对齐值和指定对齐值中小的那个值。 有 了这些值,我们就可以很方便的来讨论具体数据结构的成员和其自身的对齐方式。有效对齐值N是最终用来决定数据存放地址方式的值,最重要。有效对齐N,就是 表示“对齐在N上”,也就是说该数据的"存放起始地址%N=0".而数据结构中的数据变量都是按定义的先后顺序来排放的。第一个数据变量的起始地址就是数 据结构的起始地址。结构体的成员变量要对齐排放,结构体本身也要根据自身的有效对齐值圆整(就是结构体成员变量占用总长度需要是对结构体有效对齐值的整数 倍 |
------------
上面这句话本身来讲,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似乎这句有问题:“4.数据成员、结构体和类的有效对齐值:自身对齐值和指定对齐值中小的那个值。” 应该改为 "有效对齐值是自身对齐值和指定对齐值中大的那个 " 显然应该是大的那个 。
为此专门验证了一下 :
注意: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就是计算偏移的, 这样才好知道编译器是如何存放我们的变量的。
#include <stdio.h> |
执行结果:
pc x86 (arm上也是如此)
size of zlb = 24
offset a=0
offset b=4
offset c=8
offset d=12
offset e=16
size of bob struct =48
offset a=0
offset struct zlb=8 //怎么样? 确实是 8 ,而不是 4吧? 所以作者的话错了。 结构体的有效对齐值应该是 结构体自身对齐值和 指定对齐值(或默认对齐值)较大的那个
offset b=32
offset c=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