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进化论——统一自然科学系统演化论
时间:2007-03-12 来源:张凤年gnr.evl
广义进化论——统一自然科学系统演化论
(研究报告)
张凤年,无锡市第六人民医院,214092,[email protected]
——谨以此论献给:已故的和正在为人类从科学理解世界而奋斗的人们!
【提要】 作者以万物都自组织为系统的基本事实为根据,以普遍的系统自旋为主要线索,发现自然能本性彻底非对称、呈负熵,通行统一的“广义进化律”。作者构建统一理论“广义进化论”,根本解决了世界的可理解性问题。
【关键词】 系统 自组织 矢向右旋 氧化还原 反偶 能态调节 广义进化
一、背景
为从科学根本解释世界,爱因斯坦坚信自然规律统一和科学理论完善,把他生命中最后30年精力倾注于统一场论研究却困惑于终。薛定谔从量子力学看到“一个系统能够不断地减少自己的熵产生的是生命的特征”,开创了生命科学,使随后60多年来自然科学成果不断;可是“系统负熵”却一直是个谜。杨振宁和李政道推翻“宇称守恒”也已50年了,可宇宙事实上的“非对称统一”与科学理论的“对称性”之间的矛盾依然如故。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美国兴起的一场进军系统复杂性的跨学科的科学革命影响全球,但是,科学界对复杂性本质却一筹莫展。在前沿理论各条路径阻塞后,弦理论带着人们的一丝希望渐被注意;显然,引入了弦的概念就能说清楚“宇宙之所以这样”的良好愿望同样会受阻。
科学的困难是根本性的,它一直在不知世界本身性质的前提下用人为约定其含义的概念解释和使用自然规律,它还是一盘散沙的狭隘经验理论。科学应该是一个能完整反映世界本身性质与规律的统一理论的实践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统一理论是其灵魂。找到世界本身性质,是抵达统一理论和摆脱科学目前困境的唯一出路,科学界和每个有远见的科学人有责任尽早意识到这点。此项统一理论研究之目的就在于此。
二、方法
宇宙万物——粒子、原子、分子、生物、人类、天体、星系……都是系统的存在;任何系统既是其内部可无限分解的从属系统的自组织整合,又作为从属系统参与一个较大的、直至无穷大系统的自组织整合——自组织为系统是我们宇宙的基本事实。从这基本宇宙事实可确立这样的基本判断——广义进化观点:
世界本质彻底同一,规律普遍同样,它是一整个以系统为表征实体的时空演化体系。
由此观点,对系统自组织行为的自然简单性——自旋性作考察,发现:
①自旋是统一的“矢向右旋”:以右手“握住”自旋体(如地球),让四指方向顺同于旋向,伸直拇指的方向(北极)则为轴矢向,此称矢向右旋(简称右旋)。显然,左旋是以左手反矢向看待的右旋。自旋是统一的矢向右旋。
②自旋体都体现“氧化-还原”两性极化,产生氧化还原场(能力线场):自旋体的两极严格分化——其矢向极(如地球北极、磁S极)释放能量呈氧化性,其反矢向极(地球南极、磁N极)则吸收能量呈还原性。能量以“能力线”(无限微分态的“矢向右旋能”首尾串联的线形能流)的基本形式出自氧化极,入于还原极,在自旋体的周围空间形成反矢向行走的能力线场——氧化还原场(氧还势场)。能力线场,在物理学被反相解释为磁力线场(如地磁场)。
③自旋体都呈负熵——负能性:自旋体都偏重于在其还原极吸收能量(吸收能大于释放能),使其偏还原性,呈负熵——负能性。如在地球,从太空闯入地球的成分远多于从地球喷发出去的,地球呈负熵——负能性。
由此发现,可提出关于宇宙能量运动的总规范——广义进化原理:
(1)宇宙除了无穷量无限可分的能量的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地永恒运动外,没有别的东西(质能同一);
(2)能量除了矢向右旋而呈普遍的负性外,没有别的本性(能性同一)。
用广义进化原理处理光子的结构与行为,获得了决定性成功:使波粒两象性、真空本质性、弯曲时空背景中的粒子创生暨宇宙起源、粒子系统的同源性(同源于光子)、力场统一性……等一系列物理学谜题迎刃而解。进而,又对氢原子的结构与行为作处理,又发现:系统在变动环境中具有维系结构能相对稳态、绝对变迁的整体适应性(适能性)调节—— “能态调节”(定态和不定态调节)的机能性,使系统表现能量非连续性过渡的量子化现象,并伴有目的性的自组织行为。于是,便可对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事实作全面统一考虑,获得认识任何系统结构与行为关系的统一自然机制——“运动方式推进机制”(广义进化机制),从进化的基础、条件、动力和决定关系上完整解释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规律。
三、结果
1.揭示了宇宙的简单统一性: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自旋体具备的矢向右旋性,它产生严格的氧化还原两性极化和偏还原性(负熵性)的氧还势场(能力线场),是宇宙万物的简单统一性。简单性本身就是规律性,是产生宇宙中任何形式的复杂系统的根本规律性,它反映真空本质的彻底简单的非对称性。
2.使物理学理论难题根本解决:(1)揭示了一切自然力(包括斥力)的统一本质:它是系统之间由能力线场互感,产生的趋于“反偶”(右旋反相抗衡偶合)状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力。(2)栓释了量子力学的本质:这是系统都具备、以整体负熵和反偶适应环境为目的的能态调节机能,其本质是系统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系统能量改变的不连续现象和目的性运动。(3)揭示了真空彻底简单的非对称性:真空是无限微分态的矢向右旋能对时空背景的无限分布,一个自由度无限的规范场——“极限无”时空背景场。
3.使物理学获能以统一自然科学系统演化论面目说明宇宙的自然统一:(1)广义进化观点和原理(见上文)使物理学有能力从自然本性和总规律说明宇宙之所以自组织为系统的自身理由。(2)广义进化机制(运动方式推进机制,见下文)使物理学有能力从根本规律按具体对象说明宇宙之所以表征为种种方式的复杂系统的自身方法论,其简述如下:①系统一旦从前过程其环境系统自发创生,即以其行为与环境系统构成其特定式样的存在关系——运动方式。②系统的运动方式是以其原有结构为基础、以环境系统为条件、以其本身行为为动力维系并不断向前推进的进化决定关系。③系统以行为向一切可能方向推进其运动方式时,体现以下5个特征:i/主体规定性(运动方式有严格的行为主体属性);ii/机能首创性(系统的行为创新引导其结构创新);iii/逆向还原性(系统结构进化时,能量和信息是由环境向系统,从系统周边向其中心逆势场强度方向创造性输转的;与此同时,其结构能释放和信息表达,是经由另一条反相的途径自系统中心向周边,从系统向环境顺势场方向氧化降解的);iv/复式联动性(结构创新与消除,在系统内部各从属系统的运动方式关系链以及在环境系统的关系链是复式进行、联动发展的);v/普遍竞争性(系统与环境、环境中的客体系统,系统内部各从属系统都为维系自己运动方式而竞相创新行为,使不能维系运动方式的系统消除)。
4.宇宙根本规律显示:物质即系统,它的结构束缚能;运动即系统的行为,它的束缚能的相对自由度;所有的存在状态和相互关系,是系统的必须自己行为确立并不断向前推进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方式关系链(关系系统)。
5.宇宙根本规律显示:生物界起源于地球水环境中以氨基酸自组织群为主体的分子群体自组织运动方式的不断推进过程。生物和人类不过是地球水环境中以细胞为基本单元的分子群体演化系统。所谓自然选择的东西,是生物系统在生存竞争中由成功的生存行为所创造的东西。DNA的进化是其在原始分子群体中起源过程的继续,是生物在不断推进生存方式的进程中由细胞行为的逆向过程创造的;它是生物细胞的全息多态核系统的主要结构,支配细胞的能态调节。进化是有目的的、创造性的——获得的……
四、结论
1.真空是存在(运动)方式的彻底简单状态,它与时间的“极限无”和空间的无限开放相关。倒退时间至“极限无”,宇宙便回复至仅存无限微分态的矢向右旋能分布的场——真空。真空的这种彻底简单的非对称性规范场存在方式,决定了它作为蕴含无限潜能的弯曲时空背景,能自发创生光子并永恒支持它按统一规律的时空序演绎自组织为系统的宇宙万物。
2.科学是人类实事求是的理性活动,其本质属系统的行为。技术是系统的运动方式。人类以科学行为与世界构成的运动方式,是被科学的创造性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的技术——科学的技术,其核心是科学思维方式——人脑实事求是的思维技术。科学理论是科学思维技术(科学思维方式)及其指导的学科技术的表述,它必定要被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推向彻底实事求是,推向统一,推向对自然决定一切的规律的表述。统一理论的发现、传播和运用是我们时代不可避免的事。
3.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等现行的科学理论是适用性受到严格限制的狭隘经验理论,存有对世界的根本性偏见。除非从广义进化论统一处理自然科学问题,否则我们不可能正确认识和真实理解科学涉及的任何问题。
注:本项研究完整的理论著作《广义进化论》(首版)已由中国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作者欢迎关注统一理论,意识到其意义的知识界同仁来信联系,获赠或邮购本书(赠书数有限,请详明姓名、地址。购书,定价30元/每本)。
【附文】《广义进化论》一书理论梗概
作者:张凤年(无锡市第六人民医院,214092,[email protected])
●——谨以此书献给:已故的和正在为人类从科学理解世界而奋斗的人们!
●广义进化论背景说明
自然科学两大前沿,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相互交融已趋明显,科学学科间的壁垒亟待打破。人们一般认为物质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只要在基本粒子和统一理论获得突破就可以理解宇宙,统一科学的整个体系。可问题恰恰在于我们的基本物质观和科学方法存在狭隘,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问题,无法突破统一理论。这就是:我们忽视了生物系统与物理系统在“自组织性”这一点上的统一性。
一旦承认所有的自然系统都具备自组织性并解决之,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将接踵突破。统一理论是全科学的,决非只是物理学的。换言之,统一理论所要解决的宇宙根本规律是产生系统自组织行为的生命规律。
所谓广义进化,是包括基本粒子在内的万物都体现的进化。广义进化律,就是万物结构与行为相统一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其理论表述为广义进化论。广义进化论旨在从观点、原理和机制上根本说明宇宙本身性质和规律,使科学的整个体系统一。
●广义进化论梗概
一、广义进化观点和宇宙总规范——广义进化原理
世界是系统的存在: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种群、 人类、天体和星系……都是系统;任何系统,既是其内部可继续分解的从属系统的自组织整合,又是一个较大的、直至无穷大系统的从属系统,在其中参与自组织整合。自组织为系统是我们宇宙的基本事实。这个基本事实使我们产生如下判断——广义进化观点:
世界本质彻底同一,规律普遍同样,它是一整个以系统为表征实体的时空演化体系。
由此观点,对系统自组织行为的自然简单性——自旋性作考证,发现:
1.自旋性是统一的“矢向右旋”性
以“右手法则”处理自旋体的旋性,可以获得统一的“矢向右旋”性。例如:以右手“握住”地球,让四指方向顺同于自西向东的旋向,伸直拇指所代表的北极方向即为地球的轴矢向,这就是“矢向右旋”性,可简称右旋性。
请注意:左旋体是以左手反矢向理解的右旋体,可统一为矢向右旋体。
2.自旋体呈统一的氧化-还原两性极化
进一步考证可发现,自旋体的两极有严格极性分化:其矢向极释放能显氧化性,而其反矢向极吸收能量显还原性。例如:地球的北极(矢向极)能量自由度较大,向太空释放能量呈氧化性,而其南极(反矢向极)则能量较为束缚,从太空吸收能量呈还原性。是这个缘故使地球上自由度较大的成分——大气和水——偏北极分布(北极为海洋,其上空大气层较厚;而南极则显露大陆,其上空大气层较薄而出现臭氧空洞),太空物体多向南极坠落。
3.自旋体的能力线场(氧化还原场)及其负熵性(负能性)
在自旋体的周围空间,自由能以“能力线”的基本形式出自其氧化极,入于其还原极,形成反矢向包围自旋体的“能力线”场——氧化还原场(氧还势场)。“能力线”是无限微分态的矢向右旋能(它们也氧化-还原两性极化)相互首尾串联的线形能流,它在物理学被反相理解为磁力线。例如:地球的能力线出自北极(磁S极)、入于南极(磁N极),这在地磁场的理解中被反置了。
自旋体吸收能力线的能力偏大于其释放能力线的能力,呈负熵——负能性(负性),体现偏还原性的氧化-还原两性极化。
从对宇宙基本事实的基本判断和发现,可提出关于宇宙能量运动的总规范:
(1)宇宙除了无穷量无限可分的能量的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地永恒运动外,没有别的东西(质能同一);
(2)能量除了矢向右旋而呈普遍的负性外,没有别的本性(能性同一)。
这是包括“质能同一”和“ 能性同一”两层含义的广义进化原理,它已是反映宇宙根本性质的总规律。用广义进化原理处理基本物理系统的结构与行为,我们可以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
二、光子简论和宇宙起源
光子是宇宙中一大类构造与行为极其原始简单的系统,认识和理解光子是认识和理解整个世界的基础。
(一)光子的结构与行为
1.光子的结构能主体——主能环(主能体)
光子单体拥有的束缚能仍然是可分微的,这些微分态能矢向右旋,它们在绝对向心束缚运动中形成一个矢向右旋的能流环——主能环。它遵循两种右旋:
(1)主能环右旋:即整个主能环以自旋频率v作矢向右旋。
(2)环流能右旋:即在主能环中束缚运行的微分态能流沿线速度方向右螺旋运行。
两种右旋都适用右手法则理解(图略)。
光子的能域在0与∞之间。
可以证明光子单体(主能体)半径(R)与其能量(Er)、频率(v)成反比例相关性:越是高能、高频的光子,其半径越小;而越是低能、低频长波的光子,其半径越大;一个无限高能、高频振荡趋势的光子半径趋于零,反之,一个无限低能、低频趋势的光子半径趋于无穷大(式子略)。
2.光子的能力线场
在光子主能环中束缚运行的微分态能,由于时空差,其中较自由、较高速率的成份会沿线速度方向和旋开方向离心,使主能环能量分布不均。能量在主能环中的向前、向心趋势与向外旋开趋势并存,使主能环体出现一个较薄弱的“接点”。此处有少量自由能以能力线形式泄射而出,它们右旋环绕主能环一周后进入环流能(图略)。
光子主能环接点泄射能力线,其以不同自由度分布于环体周围空间形成反矢向包围光子主体的能力线场(图略)。
3.光子结构能的全活性束缚
光子单体“看上去”是一个中心为球体(主能体),产生氧化-还原两性极化,交替释放和吸收能力线,存在反矢向包围主能体的能力线场(能场)的自旋波粒子。光子每次释放能力线时,主能体收缩、能场舒张;反之,它每次吸收能力线时,主能体舒张、能场收缩。以“+”(正)、“-”(负)号分别表示光子的氧化、还原两极;正极显磁S极性,负极显磁N极性。光子单体是一个自行闭合、相当保守的内能流循环系统,它以相对稳定的周期T(T=1/v)每自旋一周,则氧化、还原各一次,主能体收缩、舒张各一次,能场舒张、收缩各一次,内能流以一定的量在系统内循环周流一次。
光子单体,是参与其中的微分态能量群的全活性束缚运行状态。
4.光子的行为——氧化还原反应
这里以两个光子的相互作用来考察其行为。
(1)能力线切割、断离和互通
不考虑任何其他存在,两个光子在宇宙中任何相位同处,它们都是相遇光子。它们各自较外围、直至无穷远处的能力线场较薄弱,其中较脆弱的能力线因相互接触而被对方切断,断端能力线循径流向对方光子的还原极(负极、磁N极),导致能力线互通,能场融合。这使得两光子相互感知对方并产生相互间绝对向心束缚的牵引力。
(2)能力线形变、相互抵抗
光子能场内围较向心部分的能力线较密集而坚韧,在与客体光子接触时不被切断,但发生形变,形变场力求复态,产生相互抵抗的排斥力,使两个相对离心。
(3)反偶——右旋反相抗衡偶合
相互感应接触的一对光子互通能量、交互氧化还原,既牵引又排斥,产生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的自组织行为。该行为使两个光子相互调定矢轴方向和间距,在一个相对稳定、阻抗最底的关系中作回旋运动。此时,它们的矢轴方向相反,引、斥力抗衡,呈右旋反相抗衡偶合——反偶状态(图略)。
5.小结
光子是自然界中构造最简单、最原始意义上的活性能量系统,其结构能闭合、保守,是极其自由行为的一大类系统。但是,光子之间有相互作用,能自组织成光子对、光子流、光子群体(系统),也能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所以,光子的封闭、保守性不是绝对的,它是微弱破缺的氧化还原系统。
(二)弯曲时空背景中的光子创生——宇宙起源
倒退时间至“极限无”,存在是无限微分态的矢向右旋能分布的无限开放的空间——“极限无”时空背景。这是无限遥远的史前,在任何自组织为系统的时空事件尚未发生时的彻底简单的存在状态——真空状态。
真空是运动方式的彻底简单,它在总体上可看作是一个无限低能量、无限低频率的“消散相”光子。但是,真空中充满无限微分态的矢向右旋能,它们却都是无限高能、无限高频率的“无形体”光子。真空的这种特殊的两重性,决定了它必自行弯曲其时空背景,自发创生“临界非零能”光子——一个半径极其大、能量和频率极其低微的光子,让时间开始,使空间局域化。
初始宇宙的外观是一个光子,其内部又充满无以计数的光子,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光子群体系统。光子群体演化,在其中演生出电子等趋于高级化的粒子的情形已可以讨论,这里从略。
三、量子化现象的生命性调节———能态调节
(一)粒子的统一
基本粒子和所有的亚原子粒子都来源于光子,产生于宇宙初期进化。它们都是绝对破缺、相对闭合,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的活性能量系统。活性,是指它们都是矢向右旋、负熵、氧化-还原两性极化的自旋波粒子共振态复构体,能在环境中表现能动的自组织行为。例如:
1.电子——是个破缺光子,即:主能环断离、能力线场显著破缺、显示强氧化还原性的光子。电子与光子可互变(图示和解释从略)。
2.质子——是多聚电子的超级结构(可比照氨基酸、核苷酸等两性分子多体聚合的超级结构来理解)。质子大约由1840个电子聚合的强氧化还原体。
3.中子——是质子的封闭态,即:多聚电子形成闭合环形结构后的超级结构。中子与质子的异同,类似于光子与电子的异同。
4.夸克——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粒子系统,在地心及其他相应条件下存在。
……
粒子世界的所有成员都是在宇宙演化进程中经由局部和大尺度时空域反复出现的系统“去极化反应”(极化→超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应)过程产生的。
(二)原子结构的生命性
原子可分为价电子壳层和壳内原子实(各层饱和电子与原子核合在一起)两部分(图示从略)。
最简原子氢的结构是一个价电子与一个质子的反偶关系,两者引、斥力抗衡,电子在质子外层空间以一定距离自旋之同时完成轨道旋。
氢原子的“壳”、“实”关系:将高速绕核运动的价电子在轨道层面出现的概率整体看待,它是个两极破缺开放、呈氧化-还原两性极化的壳系统。质子在壳内反偶占位,犹如一个活性驱子。能壳与质子的关系,远超过它与环境的关系。
原子的这种结构能关系是生命性的。
(三)原子的能态调节(以氢原子为例进行讨论)
1.定态调节
原子保持能壳价电子的能态相对稳定的调节,称定态调节。
假如在理想的稳定环境中,假如氢原子的能壳与环境、能壳与质子的能量交换都是等能交换,假如氢原子没有内耗,此时它不作调节反应。然而,事实上没有理想稳定态,调节是绝对的。
(1)定态调节向心(向心调节态)
当环境呈熵变,氢原子周围能力线密度突然降低,其能壳还原极即刻因此而减少对环境系统能量吸收的一个量,同时也减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牵引力一个量。这就即刻使能壳还原极向质子氧化极内陷、靠近,增加了对质子能量的吸收,并立即补尝了能壳自环境少吸收的那一部分能量。这一反应在瞬间完成,使能壳在还原极的能量吸收没有改变,电子的能态没有因此改变(图示从略)。
质子是具有能量余地(储备能)的,当能壳对它增加能量吸收时可以立即释放出来以满足其所需。这是因为质子是个多聚电子高度挛缩的高级结构,它有多重构形状态:当它降低螺和减少折叠程度时会增加其结构能储备,反之,就会释出能量;质子从一种构态(能态)转变到另一构态时,能量释放或吸收是有规定量的。氢原子由价电子反映的某一能态,是由其质子相应能态的构形与之适应并起调节作用维系的,即质子在不改变某一构态时仍可以对能壳作一定范围的微调来维系价电子能态的相对稳定性。
氢原子的上述调节属微调,其保持了价壳的能态未变,使能壳对环境氧化释放的能量未变。此时,氢原子氧化极相对地比其还原极所受的环境牵引力大了一个量。氢原子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环境系统的某个中心作正矢向右旋加速运动。这个运动方向是顺着环境中能力线流向旋内向心的,称定态调节向心(向心调节态)。氢原子的这一反应是自身耗能的,它趋于环境系统的中心处,在那里能力线密度较大,可以重新适合于环境。
(2)定态调节离心(离心调节态)
当环境负熵改变,氢原子周围的环境能力线流量增强,能壳还原极增加了对环境能量的吸收,加大了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牵引力一个量(此情形与前一种恰好相反)。此时,能壳还原极即向环境凸起,此处立刻远离质子氧化极,即刻减少对质子的能量吸收,使质子与能壳还原极的相互牵引力减小一个量。这就导致质子的还原极更靠近能壳氧化极。氢原子的这一动作反应使它的质子储备能量,能壳价电子原先的能态因此而维系相对稳定。
在这一反应中,能壳氧化极对环境的能量输出还是未改变,这使得氢原子反矢向地加速运动。这是一种右旋后退的旋外离心运动(看似左旋),是原子有目的地避开高能环境向能力线密度较低处迁移,在那里可能重新适应环境。这就是“定态调节离心”(离心调节态)。
2.不定态调节——去极化反应
氢原子在持续的偏向性调节或过度的环境刺激下会发生变更原来能态的调节——不定态调节(变态调节)。该调节是系统通过一次极化解除(去极化)后又重建新的极化状态(复极化)的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来完成的。
(1)去极化:可变信息向心冲击
氢原子遭遇过度的环境因素作用,质子对价电子的能态失却定态维系能力,此时(几乎是同时)价电子和质子都发生的强烈的还原反应:电子和质子在瞬间都表现一次强烈的还原吸收,它们主能体舒张、能场收缩,作为可变信息的电子向质子(固有消息)冲击。此间,氢原子不体现极化(瞬时中性化),也不与环境感应。此即氢原子的去极化。
(2)复极化:固有信息顺向表达
去极化末,电子、质子在近距离感应,质子根据电子携带的能量信息完成相应构形的转变,变更能态。转变能态的质子随即将电子推送至相应能态的轨道,恢复氢原子的极化状态,顺向表达其新的能态信息,此即复极化。
如果氢原子在熵变环境中去极化,其质子必定向较低的能态转变其构形,把电子推送至相应较低能态的轨道,并向环境释放有规定的能量,使电子表现向心跃迁。反之,如果氢原子是负熵原因的去极化,那么,质子必定先升迁能态,在复极化时将电子推送至相应较高能态的轨道,同时从环境吸收有规定的能量,使电子表现离心跃迁。
(3)去极化反应过程中的原子行为
整个去极化——复极化反应过程,可简称“去极化反应”。原子去极化时,它体积收缩,瞬时中性化,可在环境中沿原先定态调节时的运动方向低阻抗疾驰;复极化时,原子与环境重建感应,在新的能态下进行定态调节。显然,去极化反应产生原子激烈的目的性行为,使原子迅速到达目的地。
(四)小结
原子已经是一个准生命性的双向信息反应系统,它的环境行为是通过价电子代表的可变信息系统与原子实代表的固有信息系统之间能量信息的双向对流和调节反应过程进行的,这是能动适应环境变化的目的性行为,即是:以自体负熵为目的的环境应变性行为,产生对环境系统绝对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的运动。量子化现象的本质是系统生命性的能态调节反应。原子行为具有在环境中趋能和使自体增能的双重效应,这种效应使原子与同类系统的群集,并通过群体去极化反应向分子或更高级的原子进化……
四、广义进化机制:自然系统的运动方式推进机制
从以上考察可进一步发现:自组织为系统的宇宙万物之所以表现为各别式样、千差万别的存在,它们除了遵循能量运动的总规范外,还体现一种更具体的自然操作机制——运动方式推进机制。下面对此作概要介绍。
(一)运动方式和运动方式关系链
系统的存在,是它对环境实施其行为所体现的特定式样的存在关系的存在,这种由系统自己与环境的行为所构成的存在关系即系统的运动方式,简称运动方式。主体(系统)、客体(环境系统)和主体行为三者是运动方式有机构成的三个要素。
系统与它环境中的客体系统在一起行为所构成的一定规模的能量和信息关系,即运动方式关系链(关系系统)。系统是其环境系统所体现的运动方式关系链中的一个子,它本身又是其从属系统所构成的运动方式关系链(关系系统)。
(二)运动方式分析法
运动方式是其主体式样的存在关系。主体(系统)是个负熵(还原偏性)的氧化还原反应系统,它是运动方式的基础要素。环境也是系统,是容主体于其内的外部世界,它是运动方式的条件要素。主体行为是主体在环境中能动的氧化还原反应,它是维系运动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要素。而系统的运动方式——这种有机构成关系本身——则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关系。
(三)运动方式推进机制
系统由前过程它的环境系统中产生,系统一经产生即以其行为与环境构成其运动方式的存在。这种存在由能本性决定,必须不断地进化发展:
1.系统原有的结构能总量及其构造关系,是其存在和进化发展的基础;
2.系统所处的环境,是其存在和进化发展的条件;
3.系统本身对环境的行为,是其存在和进化发展动力;
4. 系统的运动方式,则是其行为在其中起有方向、有速率的推动力作用的进化(发展)决定关系。
这就是关于所有系统存在和发展趋向的统一自然机制——运动方式推进机制——广义进化机制。这个机制的要害是:强调系统对环境行为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即——主体的行为必须使主体在环境中获得存在,拥有其自己的运动方式。
这个机制体现如下特征:
(1)主体规定性:运动方式有严格的主体属性,其确立与否或发生怎样的变演,特指其行为主体。环境系统、环境中的客体系统、以及主体内部从属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则由其各自的运动方式决定。
(2)机能首创性:系统进化时,作为其机能的行为,在作用对象、力度和范围等含义上有突破原有常规率先创新的能动性。是系统行为的这种首创性,把系统的运动方式从原样推向新的式样。系统结构的改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过程,则随之发生。
(3)逆向还原性:系统结构进化时,能量流动是从环境向系统、自系统周边向其中心经由还原反应的途径逆势场方向创造性输转的;而系统自体结构能的降解与释放,则循另一条氧化反应的途径,自系统中心向周边、由系统向环境顺势场方向排除和释放的。系统偏重于前者。
(4)复式联动性:系统以行为维系其运动方式的存在和进化发展时,其整个环境中的客体系统及其内部各从属系统都在以各自的行为维系各自运动方式的存在和进化发展,这使得进化运动在环境关系链和系统内部关系链呈复式进行、联动发展情形。
(5)普遍竞争性:系统、环境系统、环境中的客体系统以及系统内部的从属系统,都以各自负熵的行为维系和推进运动方式,这就造成系统、环境系统、环境中的客体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从属系统都在相对环境中为各自的存在和发展竞相争夺能量和时空相位,造成普遍的行为竞争。这就会导致一些系统因不能继续构成运动方式而行结构能解体,成为相对环境中的资用能,被其内部和周围世界的进化运动所消除。
(四)小结
运动方式推进机制(广义进化机制)以真空为源头,是任何系统之所以产生与消灭,之所以具有神幻无比的行为和精妙绝伦的结构的统一自然机制。它是广义进化原理的具体化,与广义进化观点和原理一起完整表述自然本身的性质和规律——宇宙以系统为表征实体的负熵的氧化还原反应性,及其广义进化规律。
五、科学理论的自然回归中的大统一
我们以科学界昨天还意想不到的取径,将自然科学理论观、原理和方法论机制回归到了自然本身,获得了完整反映宇宙本质和规律的统一理论。诚然,这仍然是一条需要人们以极大的智力和勇气去面对、去抉择和具体操作的充满艰辛的非常途径。只要我们正视宇宙自组织为系统的基本事实,看到系统自旋所反映的宇宙非对称本性,那么,广义进化论必定属于我们——我们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代有能力从科学理解和把握自然规律的人。
下面选列一些重要科学概念作处理意见,供读者参考:
(一)真空。它是自然存在方式的彻底简单状态,一个与时间的“极限无”和空间的无限开放相关的非对称的宇宙背景——“极限无”时空背景——它自发创生并永恒支持宇宙按统一规律的时空序演绎自组织为系统的万物万事。
(二)统一规律。它就是广义进化律,包括宇宙总规范和运动方式推进机制;其简单法则是能本性矢向右旋所体现的负熵的氧化还原两性极化,产生系统在环境中的能态调节和相互作用的反偶关系,并由广义进化机制产生系统复杂性。
(三)物质。物质即系统的存在;运动是系统在环境中的行为动态;环境是容系统于其内的一个较大的、直至无穷大的系统;无穷大的系统是在真空——“极限无”时空背景中无限发展的宇宙。质量和能量分别是系统结构能的束缚态和自由度。存在即系统的创生、创造性发展与在创造中消灭的运动方式进程。时空在本质上为系统事件的过程和相位动态的相对性度量。
(四)生命。一个系统于前过程它的环境系统中自发创生,并在以负熵的氧化还原反应(行为)维系其存在(运动方式),这就是生命。能本性矢向右旋是生命的本性。宇宙是生命性的,它到处体现生生不息的创造和创造中的消灭。
(五)生物。地球生物是以水为基本条件,以细胞为基本单元的分子群体进化系统。它的起源,先是水环境中以氨基酸分子群为主体的分子群体自组织系统形成,产生有序的“自然编码”(可变信息),随着这种分子群体运动方式的推进过程,不断地从可变信息产生出大分子的信息链(固有信息)////。生物进化是生物系统的运动方式——生存方式的推进运动,遵守广义进化规律。所谓的“自然选择机制”是误解的:自然选择的东西是生物以自己的行为在成功引导其运动方式变迁时所创造的东西;人工选择的东西也是生物在人为因素介入下由其自己的行为取向所造成的东西。生物界没有性质和规律的任何特殊性,只有因利害关系需要特别考虑其分化特点和规律复杂性的特殊性。
(六)人类。人类是生物界中一类以智慧的生存活动维系生存方式的系统。人类起源于部分猿类摆脱了森林束缚后,转向以智慧的创造性活动不断推进其生存方式的自然结果。人类及其智慧的身体,在宇宙中有无限发展的前景。
(七)大脑。大脑是机体的一个全息多态的核系统,它在机体中反偶占位,负责整个机体在环境中的能态调节。简单系统的核(如原子核、细胞核),反映基本的脑机能。知识是大脑以思维行为建构的能态信息量;精神就是基于知识的大脑对环境中机体的能态调节状态。所有关于认识、思想、观念等等属于精神的东西,都是大脑基于原有知识的、不断升迁能态的调节活动。知识的本质是大脑参与思维活动的细胞群体在身历经验和探索研究中以思维行为创建的一系列能态信息量,它们是:相关细胞群体可变构空间相态的细胞阵容,是这些细胞群内部及其与整个大脑的突触联系,是蛋白质、RNA、DNA等大分子储备……
(八)科学和技术。科学是人类以事实为根据,探索和使用自然规律的理性行为。技术则是系统的运动方式。科学的技术,是人类以科学行为维系并不断推进的运动方式。人类以探索、理解、表述和运用自然规律为目的的智慧活动所维系的技术——科学思维方式——是人类最高的技术,这种技术指向对自然产生和支配一切的技术规律的理论解释和实际应用。
……
六、广义进化论的证实
以下事实证实广义进化论并被其根本说明:
1.自组织为系统和以系统为表征实体进行性演化的宇宙事实
万物无一例外地自然相处为系统,这种自然相处无须施加外力,是自组织的;万物本身是系统,都具备自组织性。一个系统,在参与其可无限扩大的环境系统的自组织行为的同时,又被其内部可无限分微的从属系统的自组织行为所参与,这就是宇宙存在的基本事实。
这事实体现万物都在自然发生、发展和演变之中,并提示:(1)自然本性具备自组织性;(2)自然规律本身是真空原因的系统演化规律——广义进化规律。
2.地球和其他所知的自旋体都矢向右旋、氧化-还原两性极化和负熵的事实
地球自西向东右旋,其内能较自由的成分偏向北极(磁S极)分布,使北极呈现海洋,其上空大气层较厚并有电离子向太空中喷发——北极为轴矢向,呈氧化性。反之,地球南极(磁N极)凸现大陆,其上空大气层较薄以至于出现臭氧空洞,并有电离子从外太空闯入(流星也偏好于向南极坠落)——南极为反矢向极,呈还原性。地球在逐渐变大、变重、变暖,其偏重于还原,呈负熵。
地球的这种非对称性,在天体、原子、粒子等自旋体有普遍统一性:磁S极总是氧化极,磁N极则为还原极;已发现土卫二在南极(磁S极)发生的能量喷发现象;火星的水源最可能在其北极(磁S极)找到证据……
3.低温凝聚态物理现象的事实
在低温强磁场环境下,电子会相互首尾串联成线,呈“电子列车”现象;实验条件下,质子会象电子一样绕原子核旋转;超导体现象……
4.自然界普遍的反偶现象
星系的反偶,DNA双螺旋的反偶,大脑与机体的反偶,耳穴反应点与整个机体的反偶……
5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有序性相似的事实
星座,如北斗七星(大熊星座)与分子的构造相似;银盘的旋臂与细胞的基因相似,与更大尺度宇宙中星系团的链状盘旋也相似……
所有的自然事实从根本上证明:自然能本性矢向右旋、氧化还原两性极化和负熵,世界是以系统为表征实体的能量的彻底向心束缚、相对离心自由的自组织创造运动;除非从彻底实事求是的统一自然科学系统进化观、原理和方法论机制说明科学问题,否则我们不可能理解科学及其面对的世界。
七、意义
如果说科学作为实事求是的人类理性而当之无愧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一个能完整说明世界本身性质和和规律的统一理论的实践体系和思想文化体系。统一理论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理性统一的基础。获得统一理论,不只是人的智力的一次突破性创举,更是人类文明成熟的关键性标志。广义进化论使人们在把握世界本身性质和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科学技术和其他一切活动,其意义不可估量!
※ ※ ※ ※ ※ ※
上文提取自笔者已出版的著作《广义进化论》。读者如对本理论有感触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之兴趣,欢迎与作者联系获赠或邮购本书(赠书数有限,请详明姓名地址。书价30元/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