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x的安装与配置
时间:2006-10-13 来源:joan-g
fanx的安装与配置- -
来自http://www.linuxfans.org/nuke/modules.php?name=Forums&file=viewforum&f=64。按照实际情况略有修改。
1.以livecd方式安装到硬盘
在dos下引导
解压iso文件到某个FAT分区中,例如d:\fanx\
修改fanx\dos目录下的config文件如下:
\fanx\vmlinuz
root=/dev/ram0
rw
initrd=\fanx\initrd.gz
init=linuxrc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amdisk_size=7777
max_loop=255
livecd_subdir=/fanx/
然后进入dos,执行fanx\dos下的linux.bat即可启动fanx
用grub引导livecd
把fanx-1.0.iso里的文件都放到了c盘fanx目录下,
grub引导时,参数是
kernel (hd0,0)/fanx/boot/vmlinuz max_loop=255 init=linuxrc load_ramdisk=1 prompt_ramdisk=0 ramdisk_size=15000 root=/dev/ram0 rw
initrd (hd0,0)/fanx/boot/initrd.gz
如果放在其它盘或其它目录的话就更改相应的参数。这种方法能引导fanx的任何版本 .
2.Real模式安装到硬盘
就是像安装其它Linux版本一样安装在硬盘,这样需要一个Linux分区。为了方便安装,请先用自己熟悉的分区工具(推荐使用Pqmagic)分出一个ext2分区来,1个G的空间是绰绰有余了,SLAX放到硬盘大概是500M多一点。在SLAX中包含了一个安装到硬盘的脚本slax-install,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它。用cd启动后运行 slax-install ,选择你准备好的ext分区即可开始复制文件。如果读者无法启动安装脚本也不要紧,手动安装也并不麻烦。进入KDE后在根目录下直接将usr、opt、bin、sbin、lib、var、root、etc文件夹复制到准备好的分区中,一般情况下,该分区已经被挂载到/mnt目录下。其他文件夹创建一个空文件夹就行,这样的文件夹有dev、boot、mnt、proc、tmp,然后将光盘目录下的vmlinuz复制到选择安装分区的boot文件夹下。
接下来是引导问题了,如果已经有其它的linux系统的话就容易的多,你可以将关于fanx中的相关项目添加到引导菜单中。无论是lilo还是grub,都可以。FanX中是有lilo的,你可以尝试将其装在MBR,这里提供用loadlin引导的方法:复制光盘目录下的vmlinuz和dos目录下的loadlin.exe到某个fat分区下运行:loadlin vmlinuz root=/dev/hda4 //这里根据你安装的分区会有不同即可启动硬盘上的fanx.
需要注意的是,SLAX只安装自己的引导程序,lilo会覆盖windows的引导菜单,而且windows的引导菜单不会被添加到lilo的引导菜单中,所以还需要手动添加windows的启动菜单。幸运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复杂。马上修改/mnt/hda10/slax5下的lilo.conf文件,假设我们的windows是装到C:盘,并且在FanX中看到的是/mnt/hda1,也就是装在磁盘的第一分区,那么这个文件的内容就应该是:
boot = /dev/hda
prompt
timeout = 1200 //这儿是等待时间,1200就是120秒
bitmap=/etc/splash.bmp
change-rules
reset
vga = normal
image = /boot/vmlinuz
root = /dev/hda10 //这儿将原来的current改为/dev/hda10
label = slax
read-write
other = /dev/hda1 //从这儿开始是需要添加的
label = Windows XP
table = /dev/hda
如果具体位置不同需要做对应的更改。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重启机器后你会发现还是只能进入SLAX,这时还需要做的就是运行一下lilo命令:
lilo –C /mnt/hda10/slax5/lilo.conf //注意参数C是大写的
所有的设置在下次重启后才能生效。
如果读者已经有grub引导程序了,SLAX的引导必须是读写模式下,否则系统不可启动。添加SLAX的相关行只要有vmlinuz就行了,添加关于initrd.gz文件的行是没有必要的,有了反而启动不了。例如grub.conf的内容如下:
timeout = 10
default = 0
title WindowsXP
root (hd0,0)
makeactive
chainloader +1
title SLAX-5
root (hd0,9)
kernel /boot/vmlinuz rw root=/dev/hda10 //这儿的rw即为读写模式
注意:无论以何种方式安装到硬盘,系统在重新启动之前都要弹出光盘。如果是从CD来启动的,这样做当然是最好不过,可是安装到硬盘后还要弹出光盘就有点过头了。这是关机脚本的一个小bug,是由/etc/rc.d/rc.6这个脚本来执行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脚本中有关弹出光盘的行前面加#号注销掉:
# eject cdrom devices
#. ./usr/lib/liblinuxlive
#echo "Ejecting all CDROMs..."
#list_cdrom_devices | while read DEVICE; do
# cdrecord dev=$DEVICE -eject >/dev/null 2>/dev/null
# can't use eject because it's not working with our kernel
# eject -s $DEVICE >/dev/null 2>/dev/null
#done
以Real模式安装到硬盘这样做就没有问题了,可是对以Live模式安装到硬盘的SLAX稍麻烦一点。我们可以专门为这个脚本做一个小模块,这个模块就只有这一个文件并让其在启动时自动加载;也可以在FanX下重新将etc目录做一个模块,放置到对应的目录中;还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办法,不知道读者是否注意到光盘目录下的rootcopy目录没有,按照系统的的组织形式放置到这儿的一切文件都将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现在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目录中按目录顺序建立etc/rc.d文件夹,然后将修改过的rc.6文件复制到rc.d目录中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了。可以感觉得到SLAX做的非常的人性化,进行系统定制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这个目录的作用。
系统设置
1.本地备份配置
slax是光盘运行版,如果一关机或重启后,你所有的配置也就over了。所以非常有必要保存我们自己的配置,用命令 configsave 后,跟着提示键入保存的位置和文件名即可。同样,用命令configrestore后指定备份文件的位置和文件名即可。建议将文件保存到某个盘符的根目录下,以便准确键入。因为完整的路径需要键入而不是选择。
2.Web备份配置
Webconfig启动参数可以将当前的配置保存到SLAX的服务器上,如果你的计算机可以通过DHCP连接到互联网,只要在boot:时输入
slax webconfig=密码短语 //密码短语不少于10个字符
如果曾在服务器的保存过配置文件,则系统会自动恢复为服务器上的文件,重启之前系统会将新的配置文件更新到服务器上;
如果以前没有使用过,系统则会在重启之前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新的相关压缩包。
如果系统无法使用DHCP配置网络,启动系统接入互联网后,可以使用websave命令来保存你的配置文件:websave 密码短语
还原时对应有webrestore 命令:webrestore 密码短语
还可以用 webinfo 密码短语 来查看保存配置文件的信息
保存的配置文件有/root,/etc,/home的所有文件和/var除/var/log之外的所有文件,服务器分配的空间是8MB,一般而言足够用了。
3 用swap分区
如果系统中已经有swap分区,slax会自动探测并启用它。如果没有而想用swap来提高运行速度的话,用fileswap命令,系统会在FAT分区上建立一个大小为222M,文件名为slax.swp的文件,当然你可以指定这个文件的要建立的位置
4 设置声卡
如果你的声卡没有被检测出来,请运行alsaconf命令。FanX-1.0中使用的是alsa-1.0.9rc1,可以识别大多数声卡。
5 配置网络
slax用DHCP配置网络,如果网络支持DHCP的话,slax会自动配置好网络参数
配置IP,网关等到kde控制中心的“互联网和网络>Network Setting中设置,弹出要求选择系统平台时请选择slackware10
局域网设置还可以试试netgo这个小软件,可以猖獗安多组设置,也很好用。
ADSL拨号请使用kppp拨号软件, 进行ADSL拨号时,电话号码项可以不要填,拨号前缀也要留空。设备选择xDSL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