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solaris下的一些备份总结(转自http://www.c..
时间:2006-06-02 来源:szhlwl
硬件: fujitsu primepower 450 三台;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一台
软件: solaris 9
系统概述:三台服务器分别为server1,server2,server3,操作系统均为solaris 9,磁带机连接在server1上。三台机器通过交换机连接在同
一个LAN内。
需求:将三台服务器的系统分区备份到磁带上
解决方案:本地备份+网络备份
1 本地备份
在连接磁带机的server1上,进行本地备份。
1)放入一盘空白磁带到磁带机里
2)#shutdown -y -i0 -g0 :进入OBP模式
#boot -S :启动机器到单用户模式
在出现提示时输入root密码进入单用户模式
#script /backup_`hostname`_`date +%m%d`.log :记录备份过程
#mt -f /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0 block no= 0
#df -k :查看文件系统,确定需要备份的内容
#ufsdump 0ucf /dev/rmt/0n / :完全备份/分区
#ufsdump 0ucf /dev/rmt/0n mountpoint :完全备份其他需要备份的分区
#mt -f /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5 block no= 0
以上表明共备份了5个分区。
#mt -f /dev/rmt/0n rewind :将磁带倒回
#exit :结束脚本记录
3)取出磁带,做好标记并保存
4)取出log文件,保存到相应位置
5)结束本地备份工作 2 网络备份
在未连接磁带机的server2,3上,进行网络备份,以server2为例
1)编辑server1和server2的/etc/hosts文件以及/.rhost文件,具体可参见相关solaris系统管理文档
2)放入一盘空白磁带到磁带机里
3)在server2上执行以下命令:
#init -S :重起server2并进入单用户模式
在出现提示时输入root密码进入单用户模式
#script /backup_`hostname`_`date +%m%d`.log :记录备份过程
#telnet server1 :telnet到server1上
server1#mt -f /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0 block no= 0
server1#exit :退出telnet
##df -k :查看文件系统,确定需要备份的内容
#ufsdump 0ucf server1:/dev/rmt/0n / :完全备份/分区到server1的磁带上
#ufsdump 0ucf server1:/dev/rmt/0n mountpoint :完全备份其他需要备份的分区
#telnet server1 :telnet到server1上
server1#mt -f server1:/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4 block no= 0
以上表明共备份了4个分区。
server1#mt -f /dev/rmt/0n rewind :将磁带倒回
server1#exit :退出telnet
#exit :结束脚本记录
4)取出磁带,做好标记并保存
5)取出log文件,保存到相应位置
6)结束网络备份工作 3 在一盘磁带上重复备份
当需要在一盘磁带上重复备份内容时,需要在以上的操作中增加一步工作,就是将磁带前滚到上次备份的最后,将新备份的内容从这个位置向 磁带中添加。具体命令如下:
server1#mt -f /dev/rmt/0n fsf 10 :将磁带前卷10块
server1#mt -f /dev/rmt/0n fsf 2 :将磁带前卷2块,直到报FAILED: I/O ERROR
接着按以上说明进行后续备份工作即可。
#boot -S :启动机器到单用户模式
在出现提示时输入root密码进入单用户模式
#script /backup_`hostname`_`date +%m%d`.log :记录备份过程
#mt -f /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0 block no= 0
#df -k :查看文件系统,确定需要备份的内容
#ufsdump 0ucf /dev/rmt/0n / :完全备份/分区
#ufsdump 0ucf /dev/rmt/0n mountpoint :完全备份其他需要备份的分区
#mt -f /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5 block no= 0
以上表明共备份了5个分区。
#mt -f /dev/rmt/0n rewind :将磁带倒回
#exit :结束脚本记录
3)取出磁带,做好标记并保存
4)取出log文件,保存到相应位置
5)结束本地备份工作 2 网络备份
在未连接磁带机的server2,3上,进行网络备份,以server2为例
1)编辑server1和server2的/etc/hosts文件以及/.rhost文件,具体可参见相关solaris系统管理文档
2)放入一盘空白磁带到磁带机里
3)在server2上执行以下命令:
#init -S :重起server2并进入单用户模式
在出现提示时输入root密码进入单用户模式
#script /backup_`hostname`_`date +%m%d`.log :记录备份过程
#telnet server1 :telnet到server1上
server1#mt -f /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0 block no= 0
server1#exit :退出telnet
##df -k :查看文件系统,确定需要备份的内容
#ufsdump 0ucf server1:/dev/rmt/0n / :完全备份/分区到server1的磁带上
#ufsdump 0ucf server1:/dev/rmt/0n mountpoint :完全备份其他需要备份的分区
#telnet server1 :telnet到server1上
server1#mt -f server1:/dev/rmt/0n status :查看磁带机的状态,输出可能如下:
IBM Ultrium LTO tape drive:
sense key(0x0)= No Additional Sense residual= 0 retries= 0
file no= 4 block no= 0
以上表明共备份了4个分区。
server1#mt -f /dev/rmt/0n rewind :将磁带倒回
server1#exit :退出telnet
#exit :结束脚本记录
4)取出磁带,做好标记并保存
5)取出log文件,保存到相应位置
6)结束网络备份工作 3 在一盘磁带上重复备份
当需要在一盘磁带上重复备份内容时,需要在以上的操作中增加一步工作,就是将磁带前滚到上次备份的最后,将新备份的内容从这个位置向 磁带中添加。具体命令如下:
server1#mt -f /dev/rmt/0n fsf 10 :将磁带前卷10块
server1#mt -f /dev/rmt/0n fsf 2 :将磁带前卷2块,直到报FAILED: I/O ERROR
接着按以上说明进行后续备份工作即可。
相关阅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