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 游戏榜单
  • 软件榜单
关闭导航
热搜榜
热门下载
热门标签
php爱好者> php文档>Apache中内存池实现技术(1)

Apache中内存池实现技术(1)

时间:2005-12-19  来源:tingya

本系列文章详细分析了Apache中内存池的实现技术,本文是该系列的第1篇文章

对于APR中的所有的对象中,内存池对象应该是其余对象内存分配的基础,不仅是APR中的对象,而且对于整个Apache中的大部分对象的内存都是从内存池中进行分配的,因此我们将把内存池作为整个APR的基础。

2.1 内存池概述

在C语言中,内存管理的问题臭名昭著,一直是开发人员最头疼的问题。对于小型程序而言,少许的内存问题,比如内存泄露可能还能忍受,但是对于Apache这种大负载量的服务器而言,内存的问题变得尤其重要,因为丝毫的内存泄露以及频繁的内存分配都可能导致服务器的效率下降甚至崩溃。

通常情况下,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通常都是mallloc和free显式进行的。这样做显得单调无味,同时也可能充满各种令人厌恶的问题。对同一块内存的多次释放通常会导致页面错误,而一直不释放又导致内存泄露,并且使得服务器性能大大下降。

为了在大而且复杂的Apache中避免内在的内存管理问题,Apache的开发者创建了一套基于池概念的内存管理方案,最后这套方法移到APR中成为通用的内存管理方案。

在这套方案中,核心概念是池的概念。Apache中的内存分配的基本结构都是资源池,包括线程池,套接字池等等。内存池通常是一块很大的内存空间,一次性被分配成功,然后需要的时候直接去池中取,而不需要重新分配,这样避免的频繁的malloc操作,而且另一方面,即时内存的使用者忘记释放内存或者根本就不想分配,那么这些内存也不会丢失,它们仍然保存在内存池中,当内存池被销毁的时候这些内存将自动的被销毁。

由于Apache中的大部分资源的分配都是从内存池中分配的,因此对于大部分的Apache函数,如果其内部需要进行资源分配,那么它的函数参数中总是会带有一个内存池参数,该内存池参数指明分配内存来自的内存池,比如下面的两个函数:

APR_DECLARE(apr_array_header_t *) apr_array_copy(apr_pool_t *p,const apr_array_header_t *arr);

APU_DECLARE_NONSTD(apr_status_t) apr_bucket_setaside_noop(apr_bucket *data,apr_pool_t *pool);

由于在函数的内部需要进行内存分配,因此这两个函数的参数中都指定了一个apr_pool_t的结构,用以指名函数内存分配来自的内存池。在后面的大部分过程中我们对于该参数将不再做多余的解释。

Apache中的内存池并不是仅仅一个内存池,相反而是存在多个内存池,这些内存池之间形成层次结构。如果Apache中仅仅存在一个内存池的话,潜在的问题是所有的内存分配都来自这个池,而且最要命的这些内存必须在整个Apache关闭时候才被释放,这一点显然不是那么合情合理,为此Apache中根据处理阶段的周期长短又引出了子内存池的概念,与之对应的是父内存池以及根内存池的概念,它们的唯一区别就是存在的周期的不同而已。比如对于HTTP连接而言,包括两种内存池:连接内存池和请求内存池。由于一个连接可能包含多个请求,因此连接的生存周期总是比一个请求的周期长,为此连接处理中所需要的内存则从连接内存池中分配,而请求则从请求内存池中分配。而一个请求处理完毕后请求内存池被释放,一个连接处理后连接内存池被释放。根内存池在整个Apache运行期间都存在。Apache中一个内存池的层次结构图可以大致如下描述:

内存池的层次图

2.2 内存池分配结点

在了解内存池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内存池分配结点的概念。为了能够方便的对分配的内存进行管理,Apache中使用了内存结点的概念来描述每次分配的内存块。其结构类型则描述为apr_memnode_t,该结构定义在文件Apr_allocator.h中,其定义如下:

/** basic memory node structure */

struct apr_memnode_t {

    apr_memnode_t *next;               /**< next memnode */

    apr_memnode_t **ref;               /**< reference to self */

    apr_uint32_t   index;              /**< size */

    apr_uint32_t   free_index;         /**< how much free */

    char          *first_avail;        /**< pointer to first free memory */

    char          *endp;               /**< pointer to end of free memory */

};

该结点类型是整个Apache内存管理的基石,在后面的部分我们将其称之为“内存结点类型”或者简称为“内存结点”或者“结点”。在该结构中,不同的结点之间通过next指针形成结点链表;另外当在结点内部的时候为了方便引用结点本身,成员变量中还引入了ref,该变量主要用来记录当前结点的首地址,即使身在结点内部,也可以通过ref指针得到该结点并对该结点进行操作。

从上面的结构中可以看出事实上在apr_memnode_t结构内部没有任何的“空闲空间”来容纳实际分配的内存,事实上,它从来不单独存在,总是依附于具体的分配的内存单元。通常情况下,一旦分配了实际的空间之后,Apache总是将该结构置于整个单元的最顶部,如图3.1所示。

图3.1 内存结点示意

在上图中,我们可能调用malloc函数分配了16K大小的空间,为了能够将该空间用Apache的结点进行记录,我们将apr_memnode_t置于整个空间的头部,此时剩下的可用空间大小应该为16K-sizeof(apr_memnode_t),同时结构中还提供了first_avail和end_p指针分别指向这块可用空间的首部和尾部。当这块可用空间被不断利用时,first_avail和end_p指针也不断随之移动,不过(end_p-first_avail)之间则永远是当前的空闲空间。上图的右边部分演示了这种布局。

通常情况下,其分配语句大致如下:

apr_memnode_t* node;

node=(apr_memnode_t*)malloc(size);

node->next = NULL;

node->index = index;

node->first_avail = (char *)node + APR_MEMNODE_T_SIZE;

node->endp = (char *)node + size;

Apache中对内存的分配大小并不是随意的,随意的分配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内存碎片。为此Apache采取的则是“规则块”分配原则。Apache所支持的分配的最小空间是8K,如果分配的空间达不到8K的大小,则按照8K去分配;如果需要的空间超过8K,则将分配的空间往上调整为4K的倍数。为此我们在程序中很多地方会看到下面的宏APR_ALIGN,其定义如下:

/* APR_ALIGN() is only to be used to align on a power of 2 boundary */

#define APR_ALIGN(size, boundary)

    (((size) + ((boundary) - 1)) & ~((boundary) - 1))

该宏所做的无非就是计算出最接近size的boundary的整数倍的整数。通常情况下size大小为整数即可,而boundary则必须保证为2的倍数。比如APR_ALIGN(7,4)为8;APR_ALIGN(21,8)为24;APR_ALIGN(21,16)则为32。不过Apache中用的最多的还是APR_ALIGN_DEFAULT,其实际上是APR_ALIGN(size,8)。在以后的地方,我们将这种处理方式称之为“8对齐”或者“4K对齐”或者类似。

因此如果对于APR_ALIGN_DEFAULT(sizeof(apr_memnode_t)),其等同于APR_ALIGN(sizeof(apr_memnode_t),8)。与之对应,APR中为了处理方便,同时也将apr_memnode_t结构的大小从sizeof(apr_memnode_t)调整为APR_ALIGH_DEFAULT(sizeof(apr_memnode_t))。在前面的部分我们曾经描述过,对于一块16K的内存区域,如果其用apr_memnode_t进行记录的话,实际的可用空间大小并不是16K-sizeof(apr_memnode_t),更精确地则应该是16K-APR_ALIGN_DEFAULT(sizeof(apr_memnode_t))。

因此如果我们看到Apache中的下面的语句,我们就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了。

size = APR_ALIGN(size + APR_MEMNODE_T_SIZE, 4096);

if (size <8192)

size = 8192;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将实际的常量都替换成实际的整数。APR_MEMNODE_T是对sizeof(apr_memnode_t)进行调整后的值。上面的语句所作的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分配策略:如果需要分配的空间累计结点头的空间总和小于8K,则以8K进行分配,否则调整为4K的整数倍。按照这种分配策略,如果我们要求分配的size大小为4192,其按照最小单元分配,实际分配大小为8192;如果我们要求分配的空间为8192,由于其加上内存结点头,大于8192,此时将按照最小单元分配4k,此时实际分配的空间大小为8192+4996=12K。这样,每个结点的空间大小都不完全一样,为此分配结点本身必须了解本结点的大小,这个可以使用index进行记录。

不过Apache记录内存的大小有自己的独特的方法。如果空间为12K,那么Apache并不会直接将12K赋值给index变量。相反,index只是记录当前结点大小相对于4K的倍数,计算方法如下:

index = (size >> BOUNDARY_INDEX) - 1;

这样如果index =5,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结点大小为20K;反过来也是如此。通过这样方法,可以节省一定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程序处理。在后面的部分,我们将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值称之为“索引大小”,因此在后面的部分,我们如果需要描述内存结点大小的时候,我们直接称之为“索引大小为n”或者“大小为n”,后面不再赘述。与此相同,free_index则是定义了当前结点中的可用的空间的大小。

相关阅读 更多 +
排行榜 更多 +
辰域智控app

辰域智控app

系统工具 下载
网医联盟app

网医联盟app

运动健身 下载
汇丰汇选App

汇丰汇选App

金融理财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