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 Linux 标准战略与战术的思考
时间:2004-11-18 来源:寂寞烈火
“制订标准” 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而有关各种标准的消息,也不断充斥耳畔,这也昭告了 “标准时代” 的来临。生于田野,长于社会,不拘小节的小企鹅 Linux 也未能免俗,各种 Linux 标准也纷至踏来, 这就是“成长的烦恼”吧!而制订 Linux 标准正逐步成为我国标准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同样是制订标准,小企鹅的出生、成长方式、生存模式以及“它”和我们的相互认知度都对我们制订 Linux 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
“标准”真的万能吗?认为只要制定了 Linux 国家标准, Linux 就可以走上发展的康庄大道,这是一种错误也不现实的理解。而在当前标准战略的大潮中,其实对 Linux 真是“爱它并不容易”,因而在制订 Linux 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技巧,要做的事还很多。
国际 Linux 的标准体系
1.POSIX标准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 IEEE 和 ISO/IEC 开发的标准系统。该标准是基于现有的 Unix 实践和经验,描述了操作系统的调用服务接口,用于保证编制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源代码一级上在多种操作系统上移植运行。
1991-1993 年 Linux 刚起步时,适逢 POSIX 标准的制定正处在最后定稿的时候,POSIX 标准为 Linux 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信息,使得 Linux 能够与绝大多数 Unix 系统兼容。POSIX 目前的最新标准是 IEEE 1003.1-2001。
在最初的 Linux 内核代码中(0.01 版、0.11 版)就已经为 Linux 与 POSIX 标准的兼容做好了准备。通过对 0.01 版的内核 /include/unistd.h 文件的分析就可见,Linux 在发展初期就想实现与POSIX的兼容。从 Linux 的发展进程也可以看出, Linux 的成长一直有 POSIX 标准的辅佐,没有 POSIX 的指导,就不会有 Linux 的今天。
2.FSG(Free Standard Group)标准系列
Linux 标准化规范和工作组——LSB (Linux Standard Base) 工作组是 Free Standards Group 的成员工作组。LSB 是 Linux 领域重要和有影响的标准化组织。LSB 工作组以达成 “Standardizing The Penguin” 为目标,制定最基本的标准,如公众命令集和文件传输的格式等,为应用之间的兼容奠定基础。它致力于开发和推广一系列的标准,提高不同 Linux 发行版本的兼容性,使得软件应用得以运行在各种符合 LSB 标准的系统中,同时也帮助协调软件开发商向 Linux 移植和开发产品。目前国际上流行 的 Linux 版本基本都遵循 LSB 标准,该规范是 Linux 世界统一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是 Linux 的工业标准。在 LSB 的发展历程中较为重要版本是 V1.3,目前最新版本是 2004 年 9 月份所推出的 LSB V2.0,主要是在 V1.3 的基础上增加了对 C++ 的支持。LSB V2.0 也不能完全解决当前 Linux 应用中所面临的兼容性问题。
OpenI18N (Open Internationalization Initiative) 致力于增强国际化背景下的软件应用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提供一个通用的开放源码环境,使得全球不同文化、语言的应用程序可以正确地运行和正确地表达。OpenI18N 也制定相关的标准并开发验证和测试工具包。符合 OpenI18N 标准的前提条件是符合对应的 LSB 标准。
在 FSG 中除了 LSB 和 OpenI18n 外,还有许多有影响的标准组,如 LANANA (Linux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Authority)、OpenPrinting、Accessibility、DWARF、Open Cluster。它们主要关注于特定的领域应用。
3.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标准系列
CGL (Carrier Grade Linux)是由 OSDL 资助的项目,致力于制订一个符合电信运营商要求的 Linux 标准。它针对网关, 信令服务器、管理服务器等电信应用提出了对 Linux 的增强,满足集成电信、数据和 Internet 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的需要。CGL 承诺遵守 LSB 标准,保持 Linux 版本的一致性,并遵守开放源码的许可协议和开放源码的开发流程。CGL 支持相关软件包的测试和认证,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DCL (Data Center Linux)也是 OSDL 资助的项目,致力于制订一个满足企业数据中心需要的 Linux 标准。它面向金融行业和制造业等运行关键性业务系统。其特征是积极采用新技术,使大型系统能运行关键性业务并承担高风险和重负荷。
DTL(Desktop Linux)是 OSDL 新近资助的项目,旨在推进 Linux 企业级的桌面应用。该项目目前处于筹划期,对外发布的信息较少。据可靠消息,受中国大力推进桌面 Linux 操作系统的影响,OSDL 将加大与中国的合作力度,特别是在桌面 Linux 领域。
4.United Linux(UL)
2002 年 6 月,Caldera、 Conectiva、SuSE 以及 Turbo Linux 公司宣布成立 UNITED Linux 组织,计划使 Linux 的开发与认证工作围绕一个全球统一的商用 Linux 版本进行。UNITED Linux (简称 UL)将满足企业用户对标准的商用 Linux 版本的需要,该版本能跨越软件及硬件平台,从而加速企业采用 Linux 。
根据达成的协议,四家公司将通力合作开发一个通用核心的 Linux 操作系统环境,称之为 UL 软件。四家合作公司将在 UL 操作系统上捆绑自己的增值产品与服务,并以各自的品牌进行市场与销售。几乎每个为商务提供部分技术架构的供应商都表示支持 UL,包括系统与软件供应商 AMD、Borland、CA、富士通-西门子、 HP、IBM、Intel、NEC 和 SAP。为确保产品的兼容性,独立硬件供应商与独立软件供应商在不同的 Linux 版本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费用来认证他们的产品与服务。UL 将提供一个真正基于标准的 Linux 操作环境,使供应商需要认证的 Linux 版本显著减少。
因为众多原因,United Linux 基本上归于平静,但对于如何防止 Linux 的分裂、如何简洁 Linux 生态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国 Linux 标准的发展现状
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下,我国 Linux 标准化工作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科技部 “863” 计划资助了 Linux 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研究。2003 年科技部通过了中文 Linux 和办公软件相关标准与规范(2003AA1Z2010)、中文 Linux 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20032268-T-339)以及中文 Linux 系统技术要求规范(20032262-T-339)的立项,由中国电子信息标准研究所牵头承担。
?根据系统规划拆分为以下六个项目:Linux 标准体系研究、 Linux 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 Linux 桌面系统技术要求规范、Linux 服务器系统技术要求规范、Linux 用户界面规范以及嵌入式 Linux 技术规范。
《 Linux 标准体系研究报告》已完成;《 Linux 应用编程界面(API)规范》、《 Linux 桌面系统技术要求规范》、《 Linux 服务器系统技术要求规范》和《 Linux 用户界面规范》已经进行到征求意见的第二稿,涉及的四份规范是当前在网上备受争议并受到日、韩两国冷淡的 “四份标准”;《嵌入式 Linux 技术规范》完成前期调研,形成标准大纲草案,并提交了规范草案。
???? 信息产业部成立了 “Linux 标准工作组”。2004年4月9日信息产业部成立了 Linux 标准工作组以推进我国的 Linux 标准建设。标准组的初始成员由 “863” 计划所资助项目的参与者扩大到 13 家,随着 Linux 标准组工作的进行,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 Linux 标准组中来,参与企业也覆盖了 Linux 产业的方方面面,截止 2004 年 9 月 30 日, Linux 标准组共有正式会员 28 家,观察会员 2 家。
当前 Linux 标准工作组的工作分为五个专题组在推进标准工作组的工作,这五个专题组分别:桌面 Linux 操作系统标准专题组、服务器 Linux 操作系统标准专题组、用户界面标准专题组、嵌入式 Linux 标准专题组和基于电子政务的 Linux 标准专题组。随着东北亚在开源软件领域合作体系的形成, Linux 标准工作组也正在为论坛提供更多的标准及标准相关方向的业务支撑。
制订 Linux 标准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能回避知识产权问题和专利风险
试图通过国家标准争取市场主动,甚至通过推行国家标准参与世界市场,正在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倾向。任何国家都需要技术标准管理,然而,如果管理不当,则很可能适得其反,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比较深刻,因而在制订 Linux 方面需要慎之又慎。
Linux 的首要特征是开放与自由,但开放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无知识产权的;而开源以及 Linux 领域以 GPL 为代表一批许可证协议族在 Linux 规模化商业应用方面制造了不少壁垒,反而不如当前大部份商业软件强调 “Copyright” 而看得更真切。在开源模式下发展的 Linux 缺少必要的软件的筛选以及剔除机制,也为 Linux 与其商业软件之间的 “纠葛” 提供了让人想像的空间。
国家标准是公共知识产权,不能为个人或企业所拥有。专利与知识产权的问题在软件领域一直就是一个不容易界定的问题,因而在制订 Linux 标准时,我们需要从何种层次来定义与撰写标准,规避知识产权与专利方面的影响,需要参与标准的决策者和制订者拥有极高的智慧。
2.吸引 Linux 生态链企业广泛参与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般人认为制订一个标准、用行政力量公布和推行,就能取得应用与推广的成功,就能获得市场主动权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 WTO 的环境下,这是一条没有希望的路。要推行 Linux 标准,至少需要有相当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普及程度,否则任何标准都难以推开。
我国推行 Linux 国家标准,那就应该是符合市场整体利益的国家行为。然而,在标准制定过程,如果仅有少数企业参加,受商业利益因素的趋势,标准的内容就像厂商产品的用户说明书,而不是符合市场整体利益的法规规范条款;在国内缺少 Linux 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或许受到参与标准制订者能力的限制,在标准的制订过程中,避重就轻,难以制订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标准。
在 Linux 标准的制订过程中,需要有众多的单位来参与,不仅仅只是少数 Linux 企业,而应该包括众多的 Linux 操作系统厂商、独立软件提供商、设备厂商以及科研院所、用户和社区。Linux 是开放、自由的,因而制订 Linux 标准的操作方式,也应该是开放、自由的,但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工作规程。
3.实事求是地发展适合中国市场的 Linux 系统
在发展适合我国市场的 Linux 操作系统方面,目前还没有摆脱 “汉化” 思想的束缚和模仿微软操作系统的思路。这说明,中文 Linux 在国内的市场上还不成熟。一个可供的选择是倪光南院士多次提出的主张:扩大 Linux 应用范围(这个应用范围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也包括算法语言和编程工具等),通过政府订购等方式大力促进全国普及,通过公平竞争形成 “拳头” 产品和集团企业。
Linux 应用中国必将走到世界的前头,中国需要解决 Linux 规模化应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关键问题,需要有能力。目前中文 Linux 版本不少,但有实质意义的东西并不多、甚至没有,当前我们根本就拿不出一个由中国人定义的 Linux 操作系统体系框架。
4.如何快速提高技术实力
我国需要发展自己软件领域的核心技术,需要打破商业公司的市场控制,当前盛行的开放源代码思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软件产业的思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没有什么比文化变革更能提供更大的机会了!
在信息技术领域,控制市场的技术力量最终是要靠技术实力来打破。在技术不成熟、不稳定和缺乏实力内容的情况下,以为通过国家标准行政手段就能解决信息技术问题和获得市场主动,那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
我们不要被“标准热”烧昏了头脑,希望业内人士能在热潮中有清醒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与提高技术实力方面,通过自己的技术实力的增长来实现打破控制和获得主动权的期望目标。
开源模式与开源社区文化是 Linux 发展的动力,正是国际社区的生机与活动,推动了 Linux 的发展。而反观我国,开源的影响在国内却是 “星星之火”,而 “难以燎原”。在国内又多少人、多少企业去正视国内开源的发展与生存,让开源社区游离于我国推进 Linux 战略之外,未免让人莫名。
推进我国 Linux 标准的策略
·明确目标――制订什么样的标准。制订 Linux 标准的目的就是为改善 Linux 的可用问题,促进 Linux 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提高 Linux 的软、硬件兼容性等。实现这些目标,有多种方法,标准应依据当前的技术能力和应用需要而定,身体力行、量体裁衣,以当前能解决问题为标准的立足点,阶段性、步骤性实施标准制订过程。
?? ·民主集中,争取众多的参与者。开放与封闭是辩证的, Linux 是开放,但 Linux 标准的制订在某些阶段需要封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助于脑力的激荡和促进创新,但不利于最终统一意见的形成。因此在制订 Linux 标准的过程,应尽可能地吸引众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机关、用户、社区等积极分子的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形成标准制订过程中的民主环节;而通过 Linux 标准工作组制订合理的议事规则和问责机制,形成最终的集中过程。通过民主集中的原则将有助于 Linux 标准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 ·建立政府支持机制,让开源之火在神州燎原。不至于使我国的 Linux 事业成为无源之水,我们应固守“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执着精神,分析与研究国外成功开源社区的成功模式,让社区不仅仅只是个人的社区,而应成为为企业和用户提供直接/间接技术支持和服务的社区。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国内开源社区最大的区别是企业对社区的参与程度。我们不仅要呼吁众多国内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支持我国开源社区的发展,也希望政府建立支持机制,不但向开源社区提供物质资源上的扶持、激励,而且也要引导和规范开源社区发展,并对支持开源社区的企业给予以优惠措施等。
?? ·汇聚资源,攻关推广应用中的重点关键难题。在当前我国并不具备 Linux 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地提高整体水平,便捷的方式是通过政府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汇集资源,组织重点课题的攻关,成果共享。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组织建设的“ Linux 核心技术应用支撑服务体系”将为 Linux 标准的制订和 Linux 的应用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
推进 Linux 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而 Linux 标准的制订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建议由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优化资源,以施行我国 Linux 标准战略为契机,建立“ Linux 核心技术应用支撑服务体系”,完善 Linux 产业的底层环节,形成 Linux 标准,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我国 Linux 产业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
Linux 要解决的问题和 Linux 标准能解决的问题
业界公认,当前 Linux 操作系统之间兼容性差、易用性差、支持的设备种类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能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关键应用少等问题制约了 Linux 的普及应用与推广。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识之士也都纷纷提出了不同的解决之道,其中较为共性的结论是,希望通过建立标准,来规范不同 Linux 发行版本,限制不同发行版本之间引起不兼容的差异性。
而基于当前国际和国内 Linux 发展的现状,国内没有掌握 Linux 的核心技术,在 Linux 关键技术领域,中国人的影响微乎其微。因此即使制订了一个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标准,在具体实现上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消极而言,单纯基于国内的技术能力,制订一个技术性的 Linux 标准也是有很大的难度。但对于 Linux 而言,目前中国对它的吸引力不在于技术,而于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政府坚定的推进 Linux 应用的决心。
因此,我们对 Linux 标准,应该采取一种理性的做法,保持与国际主流社区 Linux 发展方向一致,以中国的应用需求为核心,采取“把国外标准引进来,结合我们的需求,定义 Linux 的应用规范或标准,并结合自己的能力,阶段性攻关”,通过国际合作,将共性的东西升华为 Linux 界的共同财富,而在国内保持自身相对的独立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有力地促进 Linux 应用,又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我国软件企业保留了进入国际 Linux 市场的权利。
在 Linux 规模性商业应用方面,我国必将走在世界的前头,为此我们将责无旁贷要去解决一些关键的问题,而这才是我们的价值,才是我们对 Linux 的贡献,才是我们在制订标准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